随着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的召开,2017年各类交易场所又来到了十字路口,是自我把握机遇,借整顿之力完善现有业务模式争取更好的发展?还是自我放任进行最后的疯狂?
历史是最好的答案。回头看,在2011年38号文、2012年37号文刚刚发布之际,行业内亦是一片热议、一片担忧。但之后行业也经历了繁荣时代,因此笔者认为应理性看待,圈内人士既不可过分担忧丧失信心,也不该漠不关心听之任之。
1、国家对于现货衍生品的态度并非一味打击,而是将扶持,让其规范发展,希望各类交易场所切实为实体经济服务。
因此,现货交易所是与实物贸易真实对接的,能够扶持地方实体经济的,衍生品属性是对现货贸易起积极促进作用的。真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交易场所,虽在业务开展中夹杂有金融衍生的特点,但根是红的、苗是绿的,市场参与人是认可的,服务配套单位是靠谱的,客诉是极少的,这类交易场所自然会被国家保留,被市场经济所接纳。
需特别指出的是,经纪会员、产业会员的市场定位,规范合理的协议条款,是实现现货贸易流通,金融扶持实体的实质性作用的。如若做不到上述的自我规范,在现有的监管力度下,必然难逃被清理整顿的命运。基于国情,某类我行我素的交易场所只会在疯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各交易中心应当做好相关应急预案。
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新一轮清理整顿的开始,必然会导致恶意维权、客诉集中爆发的问题,甚至部分我行我素、触碰红线的交易场所还面临着被点名、被刑事追责的风险。因此各大交易所也应当进行内部自查,对相应问题及时处理,对可能发生的客诉事件做好针对性的预案,避免被监管部门采取措施。
全国范围的清理整顿,实际上也是给各地方政府、交易场所留面子,颇有点法不责众的味道。各交易场所应认清形势,及时合规整改方能鹤立鸡群。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