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达康书记的表情包风靡网络,《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号称是中国版的《纸牌屋》,绝对是现在朋友圈最应景的谈资。作者周梅森已经被冠上了很多神乎其神的头衔,但是我们却对他的另外一条信息更加感兴趣:报道里说他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的信徒,这作家也经过商、捣鼓过房产,还炒过股票,从1991年拿出20万进场到2014年卷入股权代持的千万元官司,早在《人民的名义》之前,周梅森就以“老韭菜”的亲身经历写下了一部《股民的名义》。
但是相比写书,当巴菲特的徒弟他显然不算称职,一会儿号召把工资都投入股市吧,一会儿又喊“远离毒品、远离股市”,先不说这种较为情绪化的态度转变,暂不论他在牛市前净亏300万,首次股权证自以为高枕无忧,结果卷进了股权官司,这可看不出什么巴菲特的风格。
我们就借这个点来说说巴菲特式投资。分析巴菲特的人太多了,研究他简直和研究《红楼梦》一样,能养活一堆人。书上巴菲特的投资套路看似简单,但为什么玩得转的没有几个?
巴菲特始终倡导一个投资理念,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是这要懂估值才行,懂了你才知道公司到底便不便宜,而并没有多少人能做好企业价值研究的,我们就是看看K线图,听听所谓专家的分析,或者看看企业价格,对比半年、年报,在此基础上做投资决定,你没有办法跟巴菲特的模式比。
记得之前有个“中国巴菲特”在2007年3000点后急流勇退,原因是A股已经有了泡沫,几年后他高调进入印度,股市输惨了,又杀回A股,结果赶上沪指暴跌,印度股市反而暴涨了,这要真是巴菲特他会怎么处理呢?类似的情况,1998年美股严重泡沫化,但是巴菲特坚持不卖出,说只要利率不变,公司维持盈利,美股就能在高位。
众所周知,巴菲特有个说法,炒股不看大盘,不看宏观,但是上面这话很明显,他的判断就是基于大盘和宏观。即便他也看中了当时的印度股市,恐怕也不会入场,因为无论是大盘还是个股都不符合他挑剔的标准,所以说一套做一套,巴菲特很擅长。而“中国巴菲特”学到的大概更多是明面上摆着的所谓“秘笈”。
芒格说价值投资就像赌马,在别人标错赔率的情况下下重注。但找到那匹马所需要的知识和判断力,仅仅这一点,多数人已经被排除在外了。
HBO有个纪录片叫《成为沃伦·巴菲特》,但现实往往是知易行难,您有一百次成为巴菲特的憧憬,但却总有101个无法成为他的理由。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