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席会议制定的“630”大限转瞬即至,“清理整顿”发展到今天,基本上已是将整个现货行业翻了个“底朝天”。五花八门的“手段”,防不胜防“套路”,都被扒了个干干净净,晒在监管的阳光底下“任君鞭挞”。如今,一些原本讳莫如深的东西,此刻也开始陆续浮出水面,我们才得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看待这场现货行业的“劫难”。
近日,某交易所发出通告,称其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瓦解了几个以非法维权群形式出现的非法维权组织。据该交易所披露,这些非法维权组织为达到其恶意维权的目的,利用发达的网络媒介,成立了各种非法维权群。非法维权群的组织者们再对交易场所恶意造谣诽谤、组织散播不实报道,引导错误的舆论导向的同时,向群里公开各省级政府、信访办、金融办、商务厅、税务局、工商局、公安局和几乎相关的所有行政部门的电话,并教唆、引导与煽动投资失败者以群体性打电话的方式集中投诉。他们通过群体致电、言辞威胁、非法集会、闹事维权等行径扩大事件事态,用一起起负面舆论事件,对政府机关正常行政事务工作造成干扰,增加各行政机关的工作量,导致各行政机关无法正常接诉民情,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
恶意维权,在现货行业并不是一个鲜见的话题,在以往的类似事件中,交易所在选择应对方式时,要么过分“傲慢”,容易激发群体性的维权冲突;要么又过分“软弱”,为了防止事态扩大选择息事宁人,这无疑助长了一些不法“维权分子”的气焰。选择息事宁人的交易所越多,“恶意维权”爆发的频率就越大,甚至形成了不少集非法取证、发帖造谣、集体上访等为一身的“维权团队”。
从事现货行业法律服务工作多年的李俊南律师在近日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个案例,2017年年初,一家交易平台发现TY、XL等多个主流网络媒体和数十家地方性媒体都迅速地转载一篇客诉成功获赔的网络贴。该贴开篇强调赔付九成的经验,详细地指出某平台、某会员单位、发帖人(开户交易商)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工作单位、开户经过、亏损经过和获赔流程。经过核实,交易平台是具有省级批文的正规平台,会员单位也是存在的,但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发帖人开户、入金或者发生亏损,也就是说整个故事都是虚假的。交易平台多方联系原载、转载的媒体,并且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所幸主流媒体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及时做出措施阻止了事态进一步扩大,但部分转载媒体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取得有效联系,至今仍有部分内容流传于网络,让交易平台苦不堪言。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该帖是所谓“维权专业人士”的伎俩,提出一个看起来真实的故事,挑动不明真相的社会群众,为自己创造客源,通过组团维权的方式获得客损三成到五成的收益。本次事件就是职业维权人员的代表作之一。如果发帖人使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进行造谣和诽谤,在传播达到一定范围、恶劣影响达到一定情节,便触犯了刑法相关规定;如果发帖人使用他人的身份信息进行造谣和诽谤,他人知情则可能构成共犯,不知情则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应数罪并罚。
相信不少人都了解,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诽谤和造谣的成本是极其低的,但谣言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却常常令人瞠目结舌。以近期央视曾经曝光过的“塑料大米”和“塑料紫菜”为例,这些所谓的“打假视频”,尽管完全经不起推敲和科学论证,但其却在短时间内给当事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而另一方面,交易所在辟谣和证伪上又显得极为被动,往往是“当事实还在穿鞋时,谣言已经开始飞奔”了。从本次“清理整顿”前后发生的事情来看,恶意维权也许不是决定现货行业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但至少,它在现货行业“摇摇欲坠”时,毫不留情的推了一把。
翻开“恶意维权”的黑历史,可能远远不止笔者提到的这些案例,在笔者看来,这类事件并不会随着现货行业的“清整”而就此离去,如同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中国人”,笔者也不惮以最大恶意去揣测现货行业的“恶意维权”者。
在现货行业即将翻开崭新一页的前夕,笔者希望,以往的“恶意维权”能够带给行业一堂深刻的“法制课”,当未来的行业再次遭遇这样的坎坷之时,既能泰然处之,也能坦然怼之。
汇聚财讯Alen认为,行业经历多年的无序发展与粗放成长后,在相关部门的“回头看”指导精神下,行业步入了一个懵懂期,从而导致业内形成了较大的躁动不安。无论从《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到37、38号文的内容,再到今年的“回头看”清理整顿内容,始终业内同仁在躁动的同时,还没正视行业内部由交易机制、从业素养、经营理念而导致的巨大客诉。当然此次的客诉风潮有否加入利益驱动的性质变化,我们不得而知也无法判断。但管理层对市场清理整顿的整体“维稳”态度,并可能出现全面封杀性质的行动是必然的,加上符合中国发展矫枉必过正的一贯传统。以此使业内经营方对此前往后的规范经营行为作出检讨,并使从业者们对行业经营的约束产生应有的敬畏。
他觉得纵然多方消息及多地发生的行业事态,的确会使大家不安。但行业从业者们不应过度悲观,先看从近年来国家政府的关于人民币的系列动作,保持乐观看待。首先在英国成立结算中心,继而港交所收购伦敦交易所,再者上海黄金交易所的TD人民币黄金价格形成,最后人民币入篮子策略。整体形成人民币走出去战略框架模型,可以说此为真正的国家核心利益。再看近来的标杆,工商银行推出黄金、原有、天燃气的产品,还有如腾讯、迅雷、京东等互联网标志性企业,推出的线上交易品种。这些本不在圈内的企业纷纷在整顿此时蜂拥前来。本人觉得管理层是没有放弃这个行业,而是用品牌的力量去解决这个巨大争议的行业问题,并通过更多的中国市场自由交易力量,去探索一个低客诉而又能参与到国际大宗商品现货定价话语的途径。
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要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复兴,无论从国防、外交、工业、商业、民生多方面,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将会进一步的依赖。而在当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国际话语权都在不断的提升,世界多元格局已经形成。人民币的力量参与黄金、原油、天然气等商品的定价问题,可以说事关国家的核心利益虽是愿景但也是迫切的。因而,本人觉得国家在探索中前行,磕碰与荆棘总与机遇是并存的,管理层如何有效运用中国大宗现货市场多年发展积累的市场力量,是眼前摆在监管机构的难题。而未来,中国业内公司经营模式的优化创新,业内执业人员的素养提升,业态交易机制的改变也是放在业内的难题。
相信市场倒逼行业立法只是时间问题,业内心存敬畏的严谨经营的企业态度将形成,执业人员的从业素质将会显著提高,相对的暴利不复存在,但相对其他行业的回报任然存在,但毕竟门槛不会再如以往。未来的市场是属于更有准备,更加优秀,更加专注于顾客金融服务、金融教育的从业者。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