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两个星期前,有位客户过来找我。
他从家中专程过来给我道谢。他说,两年前,他曾参加我前东家的路演,后来拿出100万积蓄,买了我推荐的一支私募基金。
结果,后面没想到,这只基金跨越牛熊,净值至今已稳步做到1.30以上,最大回撤从未超过7%。
他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买私募产品,而且全程经历市场大幅变动(股灾、熔断),印象至深。所以,现在他遇到另一个关口,也希望我能给些建议。
他是理工男,戴着黑色框架眼镜,很年轻、智商很高,讲话反应很快。
现在的他,投资范围已经横跨一二级市场:一边是一级投资,持股的生物制药企业刚刚上市;一边是二级投资,自己开私募,发了一支基金。过去一年,他的基金净值涨得不错。
牛逼的是,最近一个月,竟然在股市里赚到30%。这让他觉得,人生所求,不过如此。
于是很多人慕名而来,想投资给他,发第二只基金。
在言谈中,我有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应该叫做“嘚瑟”。他觉得自己过去一年业绩很厉害,于是觉得“投资也就这么回事”。接下来,他认为,应该扩大基金规模,“做更大的事业”。
在私募基金这个领域,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形,多半会笑纳资金,来者不拒,趁势加大规模。
难得的机会,不是么?
然而,我很不客气的给他泼冷水。我说:以你现在你的心理状态,接越多资金,死的越快。
为什么?因为“新的钱”在你眼前,你已经飘飘然、不再敬畏市场,甚至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
后来,他走了,对我的建议似乎不太满意。我不知应该怎么告诉他:当你的心性开始跟随业绩波动的时候,当你的情绪因净值上升而激荡的时候,这时,你应该特别小心。
失意时不灰暗,得意时不嘚瑟
对于资金,每个人的驾驭能力,不一样的。
如果账户里多出一笔钱,而你会欣喜若狂,那就说明,这笔钱,你没有能力驾驭。
在这市场上,我遇到的最好的基金管理人,几乎无一例外,谦逊、低调、心静如水。他们极少接受媒体采访,越是市场上追捧如潮,他们反而离市场越远。
有一位管理人,典型的技术宅,说话音调轻飘飘的,人很瘦,讲话时你总觉得他好像不太自信;
有一位管理人,他的发型竟然是特别土的西瓜头,说话音调就像小孩一样;
还有一位管理人,曾同时拿到4家全球顶尖名校的学位,但对人永远都是彬彬有礼。
他们对投资、研究、思考,仅仅是单纯的热爱。至于能赚多少钱,并不太在乎。后来,他们都成了这市场上最优秀的基金经理。
资本市场是一所大学,尽管这所学校里充斥着击鼓传花、欺骗忽悠、热血膨胀,但总体来说,它的奖学金最终只会发给谦逊、单纯、好学的三好学生。所有人性的恶,在这里都会受到惩罚。
失意时不灰暗、得意时不嘚瑟。生而为人,尤其在金融市场,这是最难做到的事。
杠杆越高,死得越快
两年前,我见过一场意外。
这市场上曾经最牛逼的基金之一,在我面前,几天之内坍塌。这是我负责的FOF头寸配置的子基金。
这只基金,一直以来奉行低风险套利策略、表现稳健,净值以30度角稳步向上,并且跨越牛熊,帮我们赚了40%收益。于是,它成为我们团队最信任的子基金。
此后,大批资金闻风而来,甚至包括以稳健著称的某些大银行。
我们甚至一度放松了对它净值的每日监控——你想,连银行的钱都交给他们打理,而且是套利策略,能出什么大问题呢?
然而,突然有一天,我被风控的电话警醒。
这只子基金,2天之内,竟然直线暴跌接近30%。
怎么回事?!
我眼睁睁看着净值快速波动,傻眼。
原来,基金管理人策略变动,仓位大幅亏损,且引起连环反应,管理的几只大基金触发强制平仓。而强制平仓又导致持仓头寸价格加剧下跌,整个局势,犹如飞刀落地。
等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无法平仓,因为比我们规模更大的基金挤在前面。
我们,作为母基金管理人,专业的机构投资人,居然成了最后的傻瓜。
那次,是刻骨铭心的经历。从那以后,我不再相信任何人对未来收益做的任何承诺,哪怕是亲人、朋友。
如果你确信未来一定会从投资市场上赚钱、信心满满、挥斥方遒,那么市场一定会PIAPIA打你的脸。
LTCM,集结了一帮得诺贝尔奖的牛人,比你我不知道牛逼多少倍,然而最后,整个公司顷刻间灰飞烟灭。背后的原因,是杠杆、是规模,而核心的核心,还是人心。
所有杠杆,都是人心膨胀的产物。我见过杠杆套利基金一年猛赚400%;也见过净值从1块亏到1毛、基金管理人狼狈跑路……
也正因如此,当我研究过杠杆并购之后,也对它没有什么好感。
好的并购交易,结构往往很简单,而结构越复杂、杠杆越高的交易,其实失败概率往往最大。
回归本源:老派的思想,老派的生存方式
面对这个时代,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会感到害怕。
因为,它太快了,真的太快了。
信息爆炸、技术加速、快餐、快时尚、快公司——唯快不破。
人工智能,正在以令人诧异的方式,替代人们的工作。在金融市场,量化投资、智能投顾,也在爆炸式增长。
我曾尝试不断学习,把头脑里塞满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知识。然而,我越来越焦虑,却并未收获果实。因为你学习的速度,已经跟不上技术进化的速度。
怎么办?怎么破?
直到我开始做并购优塾这个创业项目,开始深入一级市场,近距离观察企业运作,从现金流、财务数据角度观察公司运营,才真正感触至深。原来,从投资人角度看企业,和从企业家角度看企业,真的完全不同。
如果世界越来越快,那么当你慢下来,才能找到出路。如果信息越来越爆炸,那么当你沉下心来做最深度的研究,才更有价值。
创业之后,我以自己做公司的经历,再回头反思:之前在金融市场,作为投资人的种种遭遇,才真正悟到,这市场涨涨跌跌,背后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当你搞不懂一件事时,仔细思考“为什么”,才能找到答案。金融市场存在的价值、资本市场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在1773年的伦敦柴思胡同;在1792年的美国华尔街,证券交易所,这个东西究竟因何起源?
资本市场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让好的企业得到资本支持,让差的企业从市场滚蛋。想清楚这个,那么投资逻辑自然会变得不同——符合资本市场的本源的投资逻辑,方能长久盈利。
这样的逻辑,很明显,应该是“价值投资”。
没错,正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所推崇的,并且在中国被各种质疑、批评的东西。我认为,它的逻辑无论在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都能通用。
然而,它看上去实在太慢、太傻、太简单,看上去不符合这个时代,也不符合今天的中国。我们的投资者,历来喜欢短炒、击鼓传花,在这样的市场里,徐翔才是真正的明星,没人把“企业价值”这件事当回事。
甚至,对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和机构投资人来说,股票也只是赚钱工具而已,谈什么契约、股东、信托责任?
几年前,我曾经是一个日内交易员,交易过沪深300股指期货、港股恒生指数期货,并一度以此为生。而如今,我却成了查理芒格的追随者。
如果你的人生出现最重大的转变,那么,一定是经历过最深刻的反思。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