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起始于年初的“回头看行动”延续至今,涉及的群体性客诉与民事诉讼使现货交易场所身负重担。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已有6、7家交易场所涉嫌刑事案件,自2010年至今共逾13家现货交易场所涉嫌刑事案件。从业人员的身陷囹圄、远走他乡、隐退江湖、改头换面、另起炉灶似乎成了行业的另类标签。
“行业消失论”弥漫于整个现货交易场所,真实情况又是怎样?衍生品的发展道路还能继续走下去?笔者团队就行业集中出现的主要矛盾进行梳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市场开发与风控体系的矛盾
据不完全统计,2015、2016年度最高峰时期,经营衍生品业务的现货交易场所在300-500家,“拿来主义”盛行下的同质化的经营导致交易场所最大程度的妥协,市场展业成为了主旋律,随之而来的交易场所风控体系的土崩瓦解;“板块外包”下的风控缺失更易导致矛盾的加速出现,交易平台的存活期俱减,政府一刀切的行政管理更使得交易场所无法有效经营。
具有特色的衍生品模型结合交易场所的自身特点进行业务开展,培养出价值观、理念相近的配套服务单位并适用合理的风控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展现出各平台衍生品模型的特色,有助于交易场所的良型有序发展。
政府监管与交易场所的矛盾
交易场所在申请批文初始阶段,向政府部门进行了各类的承诺,相关的承诺主要为以下几点:合法合规的交易模型、有效促进实物流转、发展当地特色商品、有效的税收收入。
批文拿到了而承诺不见了,最终导致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哀嚎的、偏激的、无知的、矫情的投资者群访事件最终形成了一处处闹剧,政府维稳一刀切。发达地区的政府手起刀落,如某直辖市现货交易场所的统一去杠杆或发达地区现货交易场所业务全部暂停。目前经营的交易场所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东北地区与西北地区为主。
一套合理的衍生品模型能够有效地兑现承诺:促进商品交割,产生合理税收,发展当地特色商品,这需要交易场所及相关配套服务机构的智慧与共同努力。
目前关于交易模型上,政府部门较为认可的为:挂摘牌模型(即协议转让)、调期模型(山东省期现结合交易场所)、中远期、订货权模型(部分省份职能部门或明示或默示)。其中挂摘牌模型分支较多,其中包括含杠杆及非含杠杆交易等多套模型方案。
交易场所与会员单位、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矛盾
交易场所、会员单位、市场参与者即是共生体,同样也是矛盾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三方主体相互制衡,十年的衍生品探索之路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三方的任意组合为衍生品的稳定运行添加了较高的不确定因素。
随着衍生品模型的不断发展,有部分交易场所尝试研发剥离会员单位的存在,意图有效减少引起予盾的发生点,达成衍生品商业逻辑架构的改变,为百花齐发的衍生品市场增添了新的动力。
交易场所内部管理不足所导致的矛盾
笔者团队接触多家近期涉嫌刑案的交易场所,总体可归纳分解为如下原因:
1、交易软件系统的卡顿,导致莫名的亏损。代表单位所在地:四川、江苏。
2、客诉处理不及时所致。代表单位所在地:湖南。
3、管理层内部矛盾所致。代表单位所在地:广东。
4、法律知识及风控体系匮乏所致。代表单位所在地:安微、贵州。
注意要点:
1、平台方引用第三方商品波动数据至挂牌产品。
2、板块外包方的不作为,直接追究实际经营方责任。
3、某案件中的多名股东涉案,单在上海查封房产数套、冻结资金若干,预计多年财富积累将会一并罚没。
交易场所与其它衍生品机构之间的矛盾
现货交易场所的清理整顿,导致大量配套服务机构转型、跨境合作,由原来内盘交易转化为外盘交易或依附于国内合法金融平台的衍生服务。存在即合理,但任何一种衍生品模型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我国金融体制具有高度的封闭性,针对目前市场上所活跃的涉外衍生品模型,国内司法体系都曾集中清理过。当一种衍生品模型大体量的影响到了国内的金融安全及稳定,且该衍生品对国内政府无实质利好,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于各配套机构最重要的则为资金安全的考量。
对于依附于国内合法金融平台的衍生服务,则要积极关注国内各职能部门监管升级的动态,比如新三板业务、证券期货业务、黄金TD业务、投顾业务等,政策行政监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同时也存在刑事司法的补充监管手段。
现货交易场所同时受到了多个领域的竞争,比如商城模式影响(商城较交易场所具有先天的劣势,资金池的形成易与非法集资有所牵扯)和虚拟货币影响(政府部门更加难以监管则直接将国内市场彻底取缔),但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现货交易场所难以独善其身。
交易场所与配套服务之间的矛盾
主要的配套服务如下:
1、软件提供商
具有特色化、个性化的衍生品业务模型一旦形成,则软件商基于利益诉求进行大范围推广,最终形成同质化竞争,而实体、合规落地越完备,交易场所各项成本越大,最终导致了交易场所与配套服务单位劣币驱逐良币、乱象丛生。
软件商应从源头尽可能的保护各交易模型的特色化设置,是责任也是义务;不宜过度宣传某些成功个案,比如某玉石资金盘,其能够生存至今的最大原因在于其资金端的特殊化设置,但后续跟进数十家运营方无法达到这一特殊化设置,则在等待资金黑洞的吞噬。
2、法律服务机构
笔者曾与北京某平台负责人进行业务交流,其问“国内顶尖律所不愿再为现货行业提供法律服务,原因何在?”笔者答:“首先需宏观把控,美国衍生品市场于2008年金融危机才制定正式的法规文件,何况国内的衍生品领域;其次平台方自身的同质化竞争所致,专业化的律师无法进行有效的法律服务;再次部分交易场所也存在一定乱象及法律障碍。”
笔者在重庆某刑案中亲历,部分辩护律师对现货行业知识匮乏且未向被告人家属如实告知我国司法现状的情况下,任性收取辩护费用已达千万。笔者语塞,静观其变,唯可悲可哀的被告人家属令人同情。
同时非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本身亦为双刃剑,今日提供法律服务明日助力恶意维权。
矛盾与机遇并存
矛盾论贯穿于每一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予盾基于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而一个行业的存在、发展、机遇需要一批具有使命感的人去共同打造。把握现货衍生品矛盾的核心,通过行业内良好的互信及反馈,期待与行业同仁们在合法合规的道路上共同迎接新的挑战及机遇。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