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商品现货市场总是把电子商务与电子交易,在应用于自身市场及其平台的建设发展方面起分歧——甚至相对立。不过有趣的,是其市场电子交易一旦面临“清整”这类的政策“风暴”,又不得不躲入这样或那样的“电子商务”的“龟壳”中伺机。
同样有趣的,是笔者自2009年以来,即研究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交易环境下,以及在信息+计算机+物联网等技术支持下,将商品现货市场诸要素——如客户、商品、权益、产品、资金、价格、数据及交易、交收等等,都系统、有机地纳入商品现货市场及其平台生态圈。
从而,以市场及平台的系统化或体系化建设,来抵御或消弥来自外部的、主要是政策端,以及内部的、主要是市场端的局部,却是灾难性袭扰的影响,以保全所有真正热衷于商品现货市场创新发展的同仁。
同时,从另一个方面讲,只要上述其中任何一个要素,能够在商品现货市场建设中得以长足的发展,都可以为市场、为业界做出一篇大文章,并因此为相应的市场及其平台,谋求到可持续、稳定的发展空间。只可惜,当面对商品现货市场整个行业领城,倾向、并陷入所谓的“流动性陷阱”中不能自拔,且越陷越深之时,这样宏大而美好的愿望,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了。
事实上,以所谓的这样或那样的交易模式等,来桎梏现货市场去利用电子交易和电子商务等等创新技术,来建设发展壮大自己,不要说唯心主义辩证法都学的一无所适,恐怕连唯物主义辩证法都学得一无所从。如果再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理论,恐怕就连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力决定生产资料,这样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要违背了。
因此,笔者要说:电子商务也好,电子交易也好,只不过是商品现货市场建设发展,所需要与时俱进地给予创新利用的技术工具而已。因此,这些工具不可能桎梏商品现货市场的创新发展,充其量只能“盗亦有道”地在“创新”利用这些技术工具时,将商品现货市场的建设发展,是引入正道、还是引入歧途而已。为此在此,笔者不耻辱墨,以尽陋想。
首先,先说商品现货市场的电子交易。
多年来,在商品现货市场领域最为“风起云涌”的技术“创新”利用,莫过于基于“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以电子盘为代表的所谓电子交易——包括其后发展起来的、基于移动互联的所谓“微盘”。
可令人遗憾的,恰恰又是商品现货市场,在利用电子盘——这个在金融外汇、资本证券及商品期货等市场“通用”的技术时,在有意与无意之间令自身陷入所谓的“类金融”、“类证券”及“类期货”的种种诟病之中,并进而使自身市场屡屡受到这样或那样的“交易模式”创新非议的漩涡里,并也因此长年受到政策当局的不断“清整”。至今这种令业界窒息的市场及社会氛围,使商品现货市场在利用电子交易,进行市场及其平台的创新建设及发展方面,变得日益讳莫如深。
实际从某种角度上讲,商品现货商品在利用电子交易技术方面,因严重地、畸形地向资金流动性领域方向发展,由此也使这一并不具有好与坏或对与错之类“属性”意义的电子交易技术,也陷入了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并加速了利用这一技术的有关商品现货市场,沦为从社会到政策——甚至包括自身市场——的种种鞭挞、整治的主要对象;恶化了商品现货市场可持续建设发展的稳定性、健康性的市场与社会环境及其生态。这其中,受损害的包括如OTC、物联网、区块链、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以及第三方支付、场外衍生品等等商品现货市场也亟需的创新概念、创新需求及创新动力、创新发展。
因此可以说,基于互联网+电子交易技术环境或条件下的电子盘及所谓的微盘,没有错;基于上述的种种市场及其平台的种种交易模式创新,也没有错。错就错在这个市场的众多参与者,因严重、畸形地沉迷于资金流动性,而在“做起来”的这个资金流动性陷阱中沉沦了……。
其次,再说商品现货市场的电子商务。
多年来,阿里、京东等基于C端(消费者领域)的电子商务,可谓是风起云涌、不可一世。而基于B端(生产及贸易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包括阿里在内的大多数商品现货市场的所谓电子商务平台,可谓是乏善可陈、举步维艰。其中,大多数基于B端的电子商务平台,不是通过所谓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来“苟延残喘”;不是把平台所服务企业的线下贸易“搬到”线上来“寄人篱下”,就是时不时地根据政策“气候”在电子交易上“大打擦边球”地“捞一把”。
如此等等能够苟延残喘、寄人篱下和捞一把的所谓B端电子商务平台,在所谓的商品现货市场的整体中,还算是“幸运儿”。更不幸运的,是那些更多的、想当B端的电子商务平台及其所谓的商品现货市场,在其“轰轰烈烈”建市之始,就面临着“吃空饷”、挨倒闭的市场建设与发展窘境。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阿里1688——虽然今年以来,阿里携多年在淘宝C端及蚂蚁金融等方面的发展之势,意欲重返其早年创业的B端市场。
对于B端的电子商务平台及其所“衍生”电子交易及所谓的商品现货市场来讲,较之C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也同样重要的,就是以库存风险、税费成本为首的运营风险及成本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对基于商品批发领域的大宗商品来讲,远较零售商品更为重要,且直接影响到商品生产及贸易流通企业的投资经营风险及效益。而这此问题,也实质性的延续到商品现货市场的电子交易平台的创新建设与运营发展。
但是,当我们把电子商务平台与电子交易平台,系统性地纳入商品现货市场建设发展的“生态圈”的时候,这些问题还那么棘手呢?比如在商品库存方面,如果我们把商品现货市场交易及交收体系,系统地建设、完善起来,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景呢?比如在商品税费方面,如果我们像改革初期的“利改税”和现在的“营改增”那样,把整个商品现货市场的、包括其电子商务与电子交易体系,系统地纳入其市场及其平台“生态圈”建设与发展,情景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最后,说说打造商品现货市场电子交易与电子商务生态圈
由于商品现货市场所服务的首要对象,是构成实体经济中的商品生产流通企业及其产业、行业领域,并其次因自身作为第三方平台建设与发展,也必须把金融、技术等其他第三方服务体系,纳入商品现货市场的、整个第三方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之中,因此,对于这个市场的平台建设,就必须兼而有之地从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两个方面入手,去建设发展商品现货市场及其平台。
在此之中,就商品现货市场建设发展所必须的商品与资金“两个流动性”及其市场客户等要素而言,其中的电子商务平台,主要侧重于产业投资经营客户;而电子交易平台,则主要侧重于金融投资经营客户。
事实上,当笔者早年在策划商品现货市场运营体系时,就极力在方案中将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其中还包括信息平台,系统地纳入商品现货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之中。因为,对于商品现货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来讲,其平台的主要运营目的,是对电子交易平台的非标产品,进行配套性的客户及产品支持及补充;是完善整个商品现货市场及其平台所开发、运营的一系列非标产品体系的基础部分;是电子商务平台着力于商品及其生产流动企业产品、品牌的“孵化器”建设。
而对于商品现货市场的电子交易平台来讲,则是着力于商品与资金“两个流动性”资源的市场配置、再配置;是基于其资源配置、再配置,而设计、开发、架构及应用一系列创新交易产品、服务产品及其产品体系的交易场所;是包括电子商务平台、电子交易平台在内的整个商品现货市场,以及其所服务的从企业到产业及行业市场的价格“晴雨表”和数据“集成器”。
当然,对于商品现货整个市场来讲,无论是其电子交易平台,还是其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都需要具备三个主要条件:一是产品体系——主要是面向电子交易平台的建设发展;二是营销策略——主要是面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发展;三是人才及团队建设——主要是面向整个商品现货市场的系统性建设发展。
只可惜,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的商品现货市场,即不具备这三个方面的主要条件,也极其缺乏对上述有关自身市场平台建设的客观、系统和科学的解决方案。如此可知,我国商品现货市场的建设发展路途,依然道路修远得很呢!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