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青岛市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晖,市政协委员、文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宁,市政协委员、崂山区招商局办公室项目主任于江3位市政协委员来到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场外市场清算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算中心)进行调研。
■目标 全力打造“重要金融基础设施”
据了解,清算中心于2015年9月9日正式成立,是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由海尔集团、鲁信集团、国信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全国首家服务于场外市场的独立第三方清算服务平台。其定位于金融服务业的基础设施,服务于青岛财富管理综合试验区的建设,被市政府定位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于2017年1月写入《青岛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之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金融工作重要内容。清算中心以此为契机,把防范青岛市地方金融风险作为第一要务,在原有场外市场清算平台的基础上,升级为地方金融预警托管平台。清算中心已实现了信息统一登记、资金集中管理、交易实时监控分析等功能。
清算中心负责人贾庆佳介绍,在信息统一登记方面,清算中心可以通过代理开户制度实现对会员的制约和管理,通过实名校验等方式规避虚假交易;另一方面,清算中心通过设定交易商的准入门槛甄别合格的交易商,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准入机制,提升交易参与者的质量,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作为地方金融预警托管平台,清算中心可以为地方金融机构等提供人、财、物、信息的托管。人的托管,即金融机构工商、高管、服务模式、投资人等信息的托管;财的托管,即资金的托管,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实现交易结算资金的第三方管理,保障资金的安全;物的托管,即仓单信息的托管;信息托管,即交易结算信息的实时上传,实现对信息的验证和分析。”贾庆佳说,在交易实时监控分析方面,清算中心通过各项风险监控指标实时监测市场的各类异动和风险,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分析,从而提升风险监控的效能。据了解,清算中心已与12家银行机构进行了系统对接,服务用户34万人,完成资金清算近400万笔,累计资金流入27亿元,日均管理资金2亿多元。
■作用 “监管科技”护航地方金融安全
清算中心是如何对地方金融风险进行监控的呢?当天,工作人员通过后台为前来调研的三名市政协委员进行了演示。记者看到,系统会自动对工商信息、市场舆情、客户风险分析、资金异动、可疑交易及交易产品进行监控。同时,系统可自动生成监管报告,正式上报给政府。演示过程中,工作人员模拟了一种资金异动的情况,“一名客户突然一下子转走2亿元资金,这种超大额出金是否存在问题?”演示中,这时系统会自动预警,发出“风险提示,请查看”的语音提示。工作人员收到提示后,会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并将相关信息实时报送至监管部门。
“地方金融风险预警及托管平台,是防范和化解区域性金融领域风险事件的‘桥头堡’。各类地方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引起的群聚事件或持续上访,已成为地方政府最难解决的社会性问题,通过统一金融监管平台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金融实务进行统一合规性监管、风险性监测和预警。尤其是针对交易市场的违规经营导致信访乱象,不具有信贷资质企业的非法借贷、互联网金融平台‘卷款跑路’等形成有效防范。”贾庆佳介绍,清算中心(登记结算平台)模式已经得到全国多地省级政府的认同,数量从2015年的两家,发展到现在的十多家,并且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强制要求地方交易场所统一接入当地登记结算平台,实现对资金、信息、人员的托管,以事前防控风险。
“清算中心作为青岛市自己发起设立的地方金融基础服务设施,通过两年的运营和系统建设,在人员、设施、能力等方面具备转型升级成为地方金融风险预警及托管平台的条件。希望政府监管部门能够从政策法规层面明确清算中心建设地方金融风险预警及托管平台的定位和资质,增强平台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更加有效发挥预警及托管功能。”贾庆佳提到清算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时说,希望得到配套政策支持,“通过行业发展意见、监管办法或出台实施细则的形式,推进各地方金融机构接入地方金融风险预警平台,实现地方金融企业合规监管、风险预警、资金信息统一托管。”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