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大背景,中国现在的综合实力还远不如美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管理层当然更加清楚。实际上我们基本的外交策略中对美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环,我们一直在极力避免与美国直接对抗。只要不涉及核心原则问题,我们实际上更多的是选择一种柔软的态度处理中美关系。
举个例子。2017年川普上台就拿中美贸易逆差说事,然后就有川普访华,我们开出了一个2500亿美元的大单——这已经很清楚的表明了中国的诚意。
但是2500亿美元的蛋糕却远远不能满足美方的胃口。川普回到国内不久,就签署了台湾旅游法,启动对中国的301调查,单方面喊话要求中国立即减少1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中国立刻派出刘鹤这样高级别官员赴美谈判,结果还是不行,美国直接宣布对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加税,这已经把中国逼到绝境,只能选择奋起反击。
那么,为什么这次中国无法满足美方的要求,让美方选择如此激烈的手段?原因很简单,美方的要求已经触动了中国的核心原则利益,在核心利益上我们无法让步,只能选择强硬反击。
先让我们梳理一下美方对中国的诉求(实际上也是中国加入WTO十几年美方一直的诉求,只不过这次美方用更激烈的手段希望压迫中国满足这些诉求):
- 扩大对美农产品进口,中国政府削减对农业的补贴;
- 降低美国汽车关税;
- 中国政府削减对国企的支持,让国企退出市场;
- 增加对美半导体、能源的采购;
- 扩大金融开放;
-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方不得用“技术换市场”的条件逼迫美方出让先进技术。
林林总总主要是这些。
川普甚至还蛮横地在这些条件上加了一个金额条件:确保中美贸易逆差能减少1000亿美元。
这些条件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就算有条条款我们可以咬牙做出让步,但是,有些诉求已经触动了中国最核心的利益,是根本不可能妥协的。
为什么?举几个例子。扩大对美农产品进口,中国政府削减对农业的补贴,这一条双方就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农业品进口有一个基本的底线,就是主粮必须自给,杂粮可以放开。去年中国进口1亿多吨农产品,90%都集中在大豆和玉米上,至于大米与小麦这样的主粮,比例非常小。
这里涉及一个粮食安全的战略性问题。中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每年要生产6亿吨粮食,这差不多是立国之本,至于进口大豆和玉米,主要是为了改善老百姓食物水平(养猪、榨油、豆制品等等)。在极端情况下(假如进口断绝),中国政府的底线是,老百姓可以少吃肉、少用油,但是国内自产粮食能保证吃饱肚子。
所以,每年中央财政都要拨出几千亿给予农业补贴。比如种粮补贴,主要覆盖大米、小麦、棉花、玉米四大类。所以,即使国际粮价远低于国内价格,中国政府也能保证农业生产不受冲击。比如,大米国际价格是3000元/吨,中国政府收储价是3900元/吨,国际棉花价是14000/吨,我们收储价是19000/吨……这也是最被美方诟病的。
美方一直要求中国削减甚至取消对种粮的补贴,企图以低价粮食冲击中国农业市场,扩大对华的粮食出口,而不是局限于区区大豆这样的杂粮品种上,更深的意图是将粮食作为一种遏制中国的战略武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