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外汇行业,正在迎来一个强监管的时代。放眼世界各主要市场,零售外汇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厉。随着MiFID II在2018年1月3日的正式实施,外汇经纪商的杠杆不断降低、广告投放渠道被不断限制,不断发生的违规和欺诈现象令决策者对零售外汇持有审慎警惕的态度。内忧外患,意味着全球零售外汇市场正处于一个大洗牌的十字路口。
全球外汇市场,包括中国市场,市场透明度不断提高,营销成本攀升,以及监管的严厉限制和不确定性,都预示着外汇行业变局不断,动荡中寻求新格局的尘埃落定。
第一,外汇业的网络广告投放渠道,正受到欧盟GDPR的影响。
欧盟里程碑式的个人隐私保护法案——《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当地时间25日正式付诸实施。对于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欧盟民众开始体验到“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的最大变革”。由于GDPR面对的是所有在欧盟国家范围内运营的企业机构,其影响力可以说遍及全球。
随着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即将生效,谷歌决定实施新的广告规则。
所有直接或间接使用谷歌DoubleClick for Publishers(DFP)服务的外汇公司都必须遵守新规定,修改其在欧盟境内的广告模式。
尽管外汇公司不太可能直接使用DFP服务,但他们的很多广告客户都在使用这项服务。
由于没有客户数据作为回报,新规定可能会导致广告价格上升,或降低公司提供在线广告服务的动力,由此可能对外汇公司的营销团队造成打击。
第二,外汇经纪商在2018年的降杠杆,成为影响业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降低杠杆受到全球外汇行业的普遍反对,对于监管政策的严厉和超出预料,上市的外汇公司以股价暴跌做出了响应。在美国股市、欧洲股市连续创出近年来新高的大背景下,上市的外汇公司股价普遍处于低迷的状态,凸显出全球零售外汇行业在金融领域的分量和规模零散和渺小。
整个欧盟范围内,外汇杠杆被压缩至30倍,赠金营销被禁止,数字货币交易在欧盟多个国家被禁,连法国监管机构的主席,对足球场上泛滥的二元经纪商赞助深感不满。
欧盟降杠杆的举措,迫使知名经纪商纷纷增加离岸岛监管,以应对新兴市场的需求。这将给全球外汇行业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而这一因素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可能要数年后才能显现。
在欧盟强监管的外汇市场,投资者注重监管和资金安全。他们中也许只会有一小部分投资者会把交易账户开设在离岸岛账户,以寻求高杠杆的便利性。对于像中国这样庞大和独特的市场而言,离岸岛监管更像是不少券商所梦寐以求的,经纪商自由度提升的代价,就是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因为监管政策的原因而更具灵活性,灵活在金融行业也意味着面对风险的时候,不可控性会大大增加。
第三,数字货币的红利正在消退。
2017年是数字货币史无前例的一年。像比特币这样的数字货币交易,给多个经纪商带来业绩的显著上涨。像瑞讯银行、IG集团这样的外汇上市公司,都在财报中批示了数字货币交易量的激增,带来的业绩贡献。
随着CME(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推出比特币期货,纳斯达克市场也将很有可能在今年秋季后把数字货币列入正式的交易产品。大型交易所加入数字货币的交易战,将分流外汇经纪商的流量红利。
数字货币本身的市场不稳定性,也带来业务增量的不确定性。比特币价格在2018年短短的前五个月时间里,经历了数次的大起大落。相较于初期的数字货币狂热,如今黑客攻击事件、交易所丑闻纠纷、数字货币发行环节的阴谋和陷阱,正在摧毁投资者的热情,也将拖累交易量的增长。潮水褪去的时候,也将削弱经纪商的盈利能力。
第四,监管和政策不断加强,极大压缩了经纪商的生存发展空间。
外汇行业门槛很低,外汇场外OTC市场的特点注定了商业模式的不透明,政策因素、监管变化对零售外汇市场影响巨大。以俄罗斯市场为例,自从俄罗斯央行接管了外汇市场的监管以后,没有持有俄罗斯央行授权牌照的经纪商被一律禁止,甚至连俄罗斯本土的在线网络广告商因为投放了未经授权的经纪商网络广告,而被处于罚款。
多家持有塞浦路斯监管牌照的公司,准备退出市场,寻求转让和暂停经营。
在中国,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到一个较紧的舆论环境和外部经营环境。很多新兴经纪商撤出中国,搬到香港、中东和东南亚。
全球外汇监管都在进入更严格的时期。对于行业来说,可能最繁荣的草根时期,已经落幕。洗牌、整合,成为业内的新常态。对于交易者来说,规范的市场却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