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回归A股 你会以什么姿势拥抱?

很多人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上有误区。误区一: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误区二:价值投资就是买入大蓝筹。

近期,监管层鼓励海外上市独角兽企业通过CDR(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CDR,中国存托凭证)方式拆除VIE架构(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直译为“可变利益实体”)回归A股市场,继三六零正式回归、富士康完成IPO之后,蚂蚁金服小米独角兽企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所谓“独角兽”,指那些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目标的创业企业。一个量化标准是,创业10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这些企业质地优良,目前在海外市场估值水平较低,回归A股之后,被寄望于改善A股市场好公司少、投机风气浓厚的现状,培养价值投资土壤。

独角兽回归A股 你会以什么姿势拥抱?

(图据公众号“杠杆游戏”)

说起价值投资,其实在A股市场是受到很多人不屑,甚至鄙视的,因为涨得实在“太慢”了,所以很多人把价值投资者戏称为“夹头”,意思是做价值投资的脑袋一定是被门给夹过了。

直到2017年,因白马股、蓝筹股表现靓眼,上证50指数一度被称为“漂亮50”,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

但是,你真的了解价值投资吗?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这是广大股民最容易误解的一个地方,大家都以为买了股票,一动不动就是价值投资。其实不然,如果你不小心买了垃圾股,那么即使长期持有也是没用的,因为这些股根本就没有什么价值,所以长期持有只会让你损失惨重,越陷越深。

误区二:价值投资就是买入大蓝筹。这也是很容易让人误解的地方,蓝筹股业绩好分红多啊,买入蓝筹股不就等于价值投资吗?其实这种思维是错误的,原因有二:第一,如果你在蓝筹股估值很高的时候进去,买得贵了,你的未来隐含收益率就会下降,那么也是没有价值的;第二,如果你买入的蓝筹是周期型或者基本面转差的公司,也是不行的。周期股的特点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今年业绩好不代表明年或者后年仍旧好,基本面转差的蓝筹股如果是因为整个行业受到新技术、新业务的颠覆,以后可能再也没机会翻身了,除非公司转型,探索出新的业绩增长点。

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通过以上两个误区,其实价值投资的概念就呼之欲出了。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的“价值投资”给出的定义是:买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持有,然后等待价值回归。我给的定义更通俗:股市中的价值投资就是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入好的公司,并长期持有,享受公司成长红利。

首先,买入价格必须是便宜的,这意味着有安全边际。买入价格必须小于股票的合理价格区间,这需要我们对股票进行一定的估值,即使我们不懂专业的估值方法,但是起码也要心中有杆秤,能大概知道自己的买入价高了还是低了。比如,跟同行业公司横向比较,或者结合公司历史业绩与股价进行纵向比较。

其次,买入的一定得是好公司。好公司要么有稳定的盈利业绩,要么有良好的成长性,或者两者都有。不过,A股市场上真正的好公司不多,这就需要投资者擦亮眼睛,在选股上多下功夫。

最后,就是长期持有,这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也是投资中最困难的事情,很多人拿不住都是因为落袋为安的心理在做怪,拿得住的时候反而是因为被套了不想割肉。

本文首发支付宝金融简单说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18-06-27 01:00
下一篇 2018-06-27 01:09

相关推荐

  • “小米可乐”“平安好医生”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10月19日至22日,以“知识产权的平衡保护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92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300名知识产权界人士与会。 据悉,这是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成立127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大会每年举办一次。 当下正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蓄势攻坚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承前启后期,世界知识产权大会的召开表明了国际组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的肯定,同时也表明我国以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知识产权保护是护航营商环境有力武器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新时期,我国通过有力的司法保障,重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使得我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小米科技”)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在全球科技市场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如日中天的优秀科技品牌。而拥有一流市场号召力的小米科技,自然也引起各路“不法”商家以各种形式跨界“傍名牌”。 “天生自带流量小米+可乐” “中国的小米、世界的可乐”“小米致敬可乐”“前有,小米手机,为发烧而生,今天,小米可乐,为发酵而生”“小米可乐,不负小米之名”“喝小米可乐,送小米手机”……一夜之间,“小米可乐”饮料横空出世,相关广告也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正当消费者以为小米科技进入饮料行业时,2022年7月,小米科技以“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为由,一纸诉状将生产销售“小米可乐”的北京清泉出山饮品有限公司、天津秋林格瓦斯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肇庆奇乐之仁堂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沙坪坝区雍某某烟草副食经营部告到法院。 业内人士表示,以科技知名品牌“小米”直接组合“可乐”,就产生了“小…

    2024-12-15
    701
  • 网聚暖流,情暖陇原 互联网科技企业驰援积石山爱心榜单

    度小满捐赠2000万元支援甘肃地震灾区 19日上午,度小满紧急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款2000万元,专项支援甘肃震区的紧急救援、救灾物资采购、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及灾后重建等工作。 字节跳动捐赠2000万元,支援甘肃及青海地震灾区 19日,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联合公益机构,为甘肃及青海受灾严重地区提供灾后救援及重建。由于当地防寒保暖需求高,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已联合壹基金,将第一批备灾物资——1000床棉被启运发往灾区。 阿里巴巴[BABA]联合多方驰援,首批发出5万多箱应急物资,并追加1000万元 19日,阿里巴巴官方发布,已联合多方驰援甘肃青海抗震救灾,首批5万多箱应急物资发出。午后,阿里巴巴再次宣布,将追加1000万元人民币捐款,用于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救援和民众生活恢复。 蚂蚁集团捐赠1000万元驰援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 19日,蚂蚁集团在官微宣布将向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政府定向捐赠1000万元,用于受灾地区紧急救援、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 同时,新东方捐款1000万元驰援甘肃救灾 19日消息,新东方宣布向壹基金捐赠1000万元现金,其中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捐赠500万元,东方甄选[1797]捐赠500万元,紧急驰援甘肃地震灾区救灾工作。 李佳琦捐款500万元紧急驰援甘肃地震灾区 19日上午,小米公益基金会捐赠500万元紧急驰援地震赈灾 小米官方宣布向地震灾区捐款500万元,用于采购应急救灾物资、支持灾后重建工作。 辛巴公司捐赠400万元物资和现金 19日,辛选集团宣布向甘肃受灾地区捐赠400万元(200万元物资+200万元现金)。据了解,辛选集团紧急采购的5000件羽绒服,已于19日启程运往甘肃受灾地区,为灾区群众提供温暖与应急保障。 交个朋友控股向甘肃、青海捐赠200万元救灾 19日,交个朋友控股紧急启动救灾响应,向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捐赠200…

    2023-12-25
    5.1K
  • 成都独角兽,有的已上市,有的还在“陪跑”

    胡润研究院昨天发布《2023全球ICOrn Index 2023),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非1919、驹马物流、新潮传媒,准时达。事实上,曾经与上述企业一起排在独角兽企业行列的本地企业科创板,而这5家企业还在“陪跑”。 5家“老面孔”企业外,威斯克生物、鲜生活冷链、科伦博泰、书亦烧仙草、Fiture跻身独角兽企业行列,除了鲜生活冷链外,威斯克生物、科伦博泰、Fiture一直很受关注,也是见诸成都本地媒体的“常客”,而书亦烧仙草,每天都被成都人捧在手里。 “独角兽”称号到底能带来什么?这只是一个参照相关估值体系作出的一个评价而已。独角兽之外,还有其他“瞪羚企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词汇来形容发展势头不错的企业。 不过,成都的独角兽企业,制造业属性不强,一些靠模式、流量闯市场的企业,还需要思考,自身的硬核实力,到底在哪里?否则,没法“再上一层楼”。而跳出独角兽企业榜单的极米科技,恰恰拥有自身的技术优势,成功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成都新增的一只独角兽中,科伦博泰很能“打”。据《红星新闻》报道,去年12月22日,科伦博泰与来自美国的全球药企巨头默沙东宣布,双方达成独占许可及合作协议,合作开发7款临床前用于治疗癌症的抗体偶联物(ADC)药物。合作协议生效后,科伦博泰将获得1.75亿美元的首付款。 后续的合作中,科伦博泰预计会获得来自默沙东不超过93亿美元的付款。据悉,在ADC药物领域,科伦博泰是默沙东在中国大陆唯一的合作方。

    2023-04-23
    7.8K
  • 智能手机走到最后?小米被曝裁员6000人左右,内部人士:数据是造谣

    中国手智能手机制造商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小米集团共有35314名全职雇员,其中32609名位于中国大陆,主要在北京总部,其余主要分布在印度及印度尼西亚。 可以看到,如果按6000人估算,此次裁员幅度或接近20%。 从网友的反馈来看,小米此次裁员行动急迫且无征兆,12月11日当晚小米召开小米13系列新品发布会的同时,就有员工接到了裁员通知。 针对裁员消息,小米官方暂未做出任何回应。但有小米内部人士周一下午对亚洲科技电讯透露,“裁员是正常的经营行为,一些媒体报道的数据是造谣的。我们这次只是正常的人员优化,比例还不到10%,没有脉脉上造谣的那么大的百分比和人数。” 今年以来,小米前三个季度经调整后利润为28.6亿元、20.8亿元、21.2亿元,与2021年单季五六十亿元水平相去甚远,分别同比下降52.9%、67.1%、59.1%。 业绩表现不佳,小米核心的智能手机业务继续承压。据统计,小米前三个季度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分别为457.6亿元、423亿元、425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1.1%、28.5%、11.1%。 另据IDC数据显示,小米在第三季度出货量约900万部,同比下降17.9%,占据12.7%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位列第五。 智能手机业务继续低迷,小米被寄予厚望的电动汽车业务,似乎进展也不如预期。 2021年3月,小米宣布造车,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但在11月的Q3财报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总裁王翔透露,前三季度造车业务上的总投入是18.6亿元,2024年正式量产的目标进展顺利。 小米集团副总裁、CFO林世伟则称,目前小米造车团队规模已达1800人,小米对汽车业务的投入将会继续增加。 不过,11月底上海界面财联社旗下媒体独家报道称,小米汽车项目进展延迟,自动驾驶测试不及预期,最终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一边是不断承压的智…

    2022-12-20
    10.9K
  • 小米还要硬扛几年?

    华为蛰伏,小米顺利接下了部分市场,出货量和市场份额不断增长。2021年,公司智能手机出货量1.903亿台,同比增长30.0%,市场占有率14.1%,排名全球第三,并成为全球智能手机五强中的出货量增速第一的厂商。“华为跌倒,小米吃饱”。 不过,这波“红利”没有持续太久,便遇上了消费电子行业整体性的下滑,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进入收缩区间。 小米的高增长未能延续,转折发生在2021年Q3。该季度,公司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390万台,增速从上季度的86.8%暴降至-5.8%,市场占有率从上季度的16.7%下降至13.5%,全球排名从第二跌至第三。 2022年1-9月,公司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合计1.178亿台,比上年同期少卖了2840万台,同比下降19.4%。 尽管小米手机近年高端化表现较为出色,智能手机平均销售单价(ASP)不断提高,无奈整体销量不佳,难以逆转下滑趋势。 小米等品牌的手机卖不动,表面原因是宏观因素引发的消费市场疲软,手机作为消费电子主力品类,必然受到冲击。 根本原因,还是消费电子产业进入逆周期,创新空间被大幅压缩后,影响了消费者的换机热情。当Apple、华为的高端新品也被认为缺乏创新的时候,跟随者小米们做出真正“颠覆性”产品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春江水冷鸭先知。公司感受到了这个趋势,计划切换赛道了。2021年3月,小米集团宣布造车,计划2024年量产。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小米便会向市场“放料”,披露造车进展。今年8月披露半年业绩前,特意在发布会上展示了自动驾驶系统和仿生机器人。 最近的几个季度,公司都会在AIoT”的核心战略。 然而,核心智能手机业务不稳,IoT板块亦进入增长瓶颈,加上硬件销售附带的互联网业务,一损俱损,都进入收入缓降、盈利能力下滑的阶段。 小米集团的衰退,甚至影响到了生态链企业的业绩表现。九号公司、趣睡科技等公司业绩下滑,几乎都是因为小米“砍单”。…

    2022-11-26
    21.6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