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外汇行业,充满着迷茫和变革。欧盟ESMA、英国FCA和塞浦路斯CySEC等主要监管机构的政策收紧,令外汇经纪商策源地步履艰难。而中国市场的政策巨变,更进一步令经纪商们改变布局。
对很多平台来说,要么撤出中国,要么换个名字继续玩吧!
中国外汇行业的巨变,标志性事件是2017年11月份,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一份文件,随即大批经纪商的网站域名被封锁,引起行业巨震。之后,随着银联支付通道的大整顿,各大外汇平台陆续出现出入金不顺畅的问题。
行业巨震之中,一大批没有监管的俗称黑平台的经纪商,被投资者不断的投诉,各地警方纷纷出警,重拳打击隐匿于暗黑地带的经纪商,很多外汇从业被抓,其中不乏在业内有一些名气的平台。
一时间,外汇平台纷纷转移到东南亚、中东等地。这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属于中国资本背景的新崛起的平台商。
为了规避政策风险,一批经纪商纷纷改名换姓。多数平台更换了更高等级的监管,比如英国FCA监管。与此同时,很多平台新增了类似于伯利兹/巴哈马等离岸监管。尤其是离岸监管,成为本次改名换姓的重点。
站在外汇行业的角度看,平台商为什么要改名换姓、另外重塑一个新品牌呢?
众所周知,打造一个外汇经纪商的品牌十分不容易。在外汇领域,经纪商的口碑、信誉、历史等,直接决定了它在受众里的认知。具有五年十年历史的外汇经纪商,通常具备稳定的品牌信誉和市场号召力。一些行业知名的经纪商品牌,都具有超过十年以上的历史,且经纪商投入重金打造自身形象和知名度。这种品牌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奠定了他们在全球投资者心中的安全形象。
既然外汇经纪商的品牌沉淀这么重要,有些经纪商为什么还会本末倒置,主动放弃以前的品牌名称呢?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此类经纪商大都处于刚起步的阶段,经营历史在三年以内,经营方式粗犷豪放。它们借助中国外汇行业2015年以来的超级大爆发,积累了大批的客户和资源,同时也遗留了不少的问题。
三年时间往往是一个经纪商从起步到升级的关键时期。
是继续经营升级,还是偃旗息鼓,何去何从值得经纪商们去思考。在中国外汇行业,本土经纪商营销优先,缺少技术积淀,也缺少合规意识。经纪商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和当年的股权众筹、互联网+、P2P、内盘会员单位的爆发如出一辙,一哄而上。
洗盘是注定难以避免。这种洗牌,要么来自于行业的激烈竞争,要么来自于打盘机构的破坏,要么来自于国家严厉的监管政策。
2017年下半年,国家层面开始的严厉监管政策,直接推动了外汇行业最大的洗牌。政策层面上,严防涉众型金融犯罪、打击非法集资、打击网络电信诈骗和网络传销,是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既定的大政策。
这一年,公安部三令五申开始重拳出击非法交易平台,打掉了一大批以白标为主、利用网络诱导吃小白头寸的黑平台,涌现出了以河南警方、深圳警方为标杆的打击黑平台的标杆单位。进入五月份六月份以来,各地警方纷纷实现了异地出警,端掉大批吃头寸的白标和虚假外汇交易平台。
在国家如此严打的情况下,外汇行业风声鹤唳,规避政策风险,成为很多平台改名换姓的最重要原因。
通过更换平台的品牌,花费重金升级监管,从外汇监管的海外合法性上进行大升级。如此,经纪商的品牌升级可以快速消化掉历史留存的问题,让历史的归历史,未来的留给未来,中国资本借此成为国际化的经纪商。
经纪商的改名换姓,可认为是这种升级里最重要的一个跳跃。
总体而言,这是中国外汇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国资本从粗放经营到走向全球,腾挪飞跃的一大趋势。借助这波大势,中国经纪商终于得以实现,从政策的灰色地带,走向海外阳光化和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改名换姓这种方式也许备受争议,在外汇行业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历史会选择遗忘一切。最终,谁也记不起它们曾经用过什么名字。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