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在岸汇率从4月19日盘中最高点6.2606一路贬值到10月30日最低点6.9870,跌幅超过11%,破7岌岌可危。进入11月以来,受监管层喊话、中日重启货币互换协议、美国中期选举打压美元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有所反弹,不过破7警报仍未解除。
无论从监管层还是市场情绪来看,都将人民币汇率“7”关口视为一道重要的心理防线。那么,“7”代表什么?破7、保7真有这么重要吗?汇率背后的经济蛋糕到底有多大?
人民币汇率10年铁底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一路升值到2008年8月的6.8。
随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暴跌,为了稳住人民币汇率,央行采取盯住美元的措施,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6.8-6.89区间。这是市场对人民币汇率“7”底线的第一次认识。
2016年,英国脱欧、美联储加息、特朗普当选等事件使得美元走强。到了年底,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突破6.96关口,接近7的心理关口,市场担忧贬值将导致外汇占款减少,进而导致流动性收紧和利率上行。由于利率持续上行会导致资产价格下跌,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因此部分民众担心人民币贬值,纷纷兑换美元,甚至谋求进行海外资产配置。
然而2017年伊始,外管局特别强调:购汇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毕竟,人民币尚不能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同时,央行动用1/4的外汇储备打击国际做空势力,将汇率守在7的关口,进一步确认了“7”关口的重要市场心理位。
由此来看,人民币汇率“7”关口除了作为近10年来不曾突破的界限,以及央行保汇率的里程碑,也是市场情绪的一道重要心理防线。每次汇率逼近“7”关口时,都有会有一波做空人民币的短期流动资金集中出现。也就是说,一旦破7,可能会导致市场对人民币未来贬值空间的预期放大,将使得央行干预汇率的难度和成本成倍放大。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环境不稳定,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的关键时期,汇率破7可能将给投资者信心造成较大打击,近半年A股持续下跌也说明了这一点。
短期贬值压力犹存
其实,人民币涨跌并非简单指示汇率的高低,而是反映了国家的信用。从经济学角度看,除非新增货币增速下降,否则汇率就有贬值压力。
当前,受美国经济持续向好,加息预期仍存,以及美国掀起的国际贸易争端影响,人民币贬值压力犹存。特别是,央行为纾困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已经实际上转向宽松。11月9日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已经删除“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表述,这被市场解读为进一步释放宽松的信号。
尽管如此,人民币汇率不会长期贬值。首先,当前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说白了汇率主要是由中国央行控制的,就看央行的容忍底线在哪里。其次,监管层一向态度明确:使人民币汇率维持在合理均衡水准,保证中国经济稳定发展,避免和化解可能的金融风险。
至于破不破7,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讲过:破7是有可能的,中短期而言,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会维持在6.5-7.5(正负偏差10%之内)这一相对合理的区间。如果达到10%的正偏差,就是8.3左右。也就是说,在可自由兑换之前,人民币汇率的最大支撑位应该在8.3,这也是这些年人民币曾经创出的最低位。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市场预期分化明显,汇率弹性增强。汇率波动是逐步走向市场化的必经之路,是一种“有管理的浮动”,随时上升下降会成为新常态,公众对此应该适应。
汇率背后的经济蛋糕
从理论上说,只要人民币使用量增多,便意味着原有美元的蛋糕被切小了。按照这个逻辑,国家的货币使用率越高,其购买力和信用也将大大提高。
因此,人民币的真正强势——即像美元那样,无论汇率涨跌,都是强势货币——取决于经济的真正强大,使之成为可自由兑换的强势信用货币。从这一点来看,人民币汇率破7、守7都不重要了。
大趋势看,人民币将逐渐成为全球认可的国际储备货币。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每一份合约、交易、结算平台,都使用人民币而非美元,那么“切割”世界经济蛋糕的大小,也将发生明显变化。那一天,就将让人民币和美元一样,也享受一把“铸币税”吧。这就是汇率背后的巨大利益蛋糕。
2018年1月,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份额为1.66%,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截至2017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4.29万亿元,同比增长41.3%。
10月底安倍访华,中日将重启货币互换,签署货币双边协议,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正在加速,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这也是保汇率的长远目标。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