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过后,尤其4月份以来至今大半年时间,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五个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实体经济增长,影响资本市场走势,也影响着我们个人的理财、就业等方方面面,而且这些影响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我们有必要解一下,正本清源,提高认识。
(一)
1、前一阵子股市出现非理性下滑,这个大家都看到了。进入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也进入调整了,楼盘降价、打折销售、房企资金危机的新闻时有出现。在此背景下,投资人比较恐慌,一时间不知道什么资产最安全,不知道该投什么。
2、非银行金融机构,尤其是这些年发展迅速的P2P出现了一波爆雷潮,7月份非常严重,我当时在“金融简单说”也写过相关的文章。
3、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压力较大,尤其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既有成本压力,又有资金压力。如此一来,企业违约情况越来越严重,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上市公司,都出现了一些违约现象。
为什么出现这些现象?实际情况真有那么遭吗?
其实,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大问题,只是增长速度不像前些年那么快了,这个也是早有预期的。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方向没有变,步伐也未放缓。虽然前一阵子出现了所谓民营经济离场的说法,但这类谣言目前看来已经不攻自破。
市场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市场之一,有接近14亿人口的市场潜力,中产阶级比重还在提高,新型城镇化也在不断进行中。
(二)
既然大的基本面都没有问题,一切正常,那么出现上述几个现象的根源在哪里?我认为,主要是个别领域的政策变化,加上一些偶然因素在经济转型调整的大背景下出现了负面效应叠加,发生了共振,从而放大了人们的负面预期。
当前中国经济正值结构调整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面临人口红利消失、资源环境成本上升等矛盾,原来在经济部门占比较重的一些产业不可能持续高增长,比如传统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因此,国家提出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比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科技含量替代成本优势,以内需市场弥补出口下滑。
这些宏观层面的战略调整本身都是好事情,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增长活力的关键举措。但在短期内,旧产业下滑之后新经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成本优势丧失之后技术优势不可能马上递补上来,总有一年过渡期、空档期,在这个空档期内,经济增长回落压力不可避免。
加上在此期间又遇到了金融系统防风险、去杠杆,以及生态环境治理任务,企业在短期内经营压力骤增。
防范金融风险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去杠杆、房地产调控、治理金融乱象等,这些做法本身属于未雨绸缪的前瞻性举措,对宏观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在短期内难免会带来一些阵痛。比如上半年进行的去杠杆,导致部分高负债企业资金压力较大,甚至资金链断裂,从而出现了一些债务违约现象。
同时,当前国家将生态文明列为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出台了一系列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举措,自然提高了企业的排放标准和环境成本。这些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情,短期阵痛难以避免,但长痛不如短痛,中国不可能再走牺牲资源环境换取经济高增长的回头路。
还有就是中美贸易摩擦。其实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没有多大,2017年我国82万亿的GDP总量是,出口占15万亿,进口占13万亿,顺差只有1.3%。而且除了美国,欧洲、日本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尤其是近年来“一带一路”国家在出口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因此中美贸易摩擦的实际影响远远小于对大家心理层面的影响。但心理预期传导至资本市场,导致股市不断破位下跌,这可能是反应过度了。
(三)
其实,如果将这三方面问题单独拿出来看,每一个问题都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因为在今年全都凑到一起了,形成了负面效应叠加,而且这些是我们以前没有经历过的,现在突然一下子冒出来,大家不知所措,感到迷茫,从而影响了人们的心态和预期,而且这个影响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正如前文所讲,中国的基本面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增长动力仍在,市场潜力仍在,改革红利仍在,只因个别领域出现的短期变化,加上一些偶然因素在经济转型调整的大背景下出现了负面效应叠加,从而放大了市场的负面预期。因此,大家不宜盲目悲观。
对投资者来说,越是悲观的时候可能就越有机会,当然前提是找准方向,如果投资比特币那谁也救不了你。当前A股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正是长线资金在精选个股之后入场的较好时机。而且从管理层角度来看,提振实体经济、缓解企业债务压力、提振消费信心,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金融简单说-陈思进)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