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小平台。有些是有监管牌照的,有些是裸奔但好好做平台的,有些则是完全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不管怎样,它们构成了外汇行业丰富的生态系统,各种层次的参与者,都在其中谋得了一份职业和事业。
那么,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他们会好奇,在小平台里当业务员又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呢?
首先,我们要区分和定义,究竟什么是小平台。
按照普遍观点,小平台就是历史不太长、规模不太大、知名度不太高的平台。他们没有特别鲜明的品牌竞争力,也不一定有光鲜的背景,出身普通,门槛不高,是外汇市场中最常见的那种类型平台。
小平台,不代表平台没钱没实力。靠金钱堆砌出来的实力,在金融行业并不值得特别去炫耀。金融行业更多的实力,体现在底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有太多的公司在发展三两年之后,就偃旗息鼓。这种公司可能一时间很有钱,但是他们的业务不稳定,渠道和品牌都不够成型,回头客不多。我们把这种平台,形容为小平台。
这样的平台类型中,有一部分是敢于砸钱做市场的,他们的名气和影响力会变得很大。这样的情况,在过去三年中曾发生过多次。行业处于起步繁荣期,小平台里总是有奇迹出现。
其次,在从业体验上,还要分主动做品牌去打知名度的平台,和默默无声、无为而治的平台。
肯花钱的小平台
平台愿意花钱做市场,业务员就跟着有更广泛的客户做,这是普遍的观点。花钱做宣传,就有了曝光度和知名度。业务员出去拜访和谈客户,就有了更多可聊的基础。比如以前某几家打着澳洲和英国监管的平台,业务员出去做市场就很方便,平台铺天盖地赞助了各种的行业活动。
在这样的平台做业务员,有优点也有烦恼。优点是平台知名度比较高,烦恼是同一个平台的业务员太多了,内部竞争也非常激烈,粥多僧也多。于是,平台内部会出现严重的分化现象。做得好的业务员,能够在平台商市场攻势的情况下,业绩可以做得极为出色,一年赚回两套房的业务员,恐怕也不在少数。做得不好的业务员,也通畅能维持一个行业基本水平略高的收入。
肯花钱的平台,人员的流动性会非常大。人海战术也是平台可供选择的一种市场策略,每个业务员手里都会有一些资源,平台商愿意花重金去交换业务员手中的现有资源。
比较节省的小平台
也有很多平台,是很节省的。在这里面做业务员,总是别有一番滋味。有的美滋滋,有的苦滋滋。为什么这么讲呢?
节省的平台商,未必业务做不起来,实际上有些业务做得非常大。说到底,是因为他们有一些十分独特的优势,比如海外总部实力强大(但在中国很小),自身具有极强的品牌属性和用户口碑。或者说在中国市场耕耘很多年,用户信誉很强,本身就有良好的口碑。用户是趋之若鹜,它们随便做一点投放和推广,仅仅依靠口碑相传,就可以做得很强大。那么,这里面的业务员数量不会很多,它是品牌导向型的,客户自己送上门来。能在这样的平台商里面做业务员,生活就会过得美滋滋。
另外一部分平台,海外既没有名气,国内又没有知名度,客户群体也没有,纯属刚起步,硬干型。在这样的平台做业务员,体验就是一个词:酸爽。
老板们给业务员提供了一个大舞台,这个舞台什么都没有,它既好又不好。好的是,这个是你创造的大舞台,老板们无为而治,既不给钱,也不给建议。不好的地方在于,业务实在没那么好开展。凭空打造一个经纪商的品牌,并辐射到全国各地,使其运转正常,不是一般的市场销售人员能干的事情。所以,在这样的平台干业务,比较具有挑战性。它不像大平台那样,客户是有源源不断的自然保障的。我们就称之为创业型经纪商吧。
还有一些平台,是小黑平台。在这里面做业务员,感受就又不一样了。
首先,进去后大部分是要被洗脑的。按照正常人的良知,很多业务员也是大学生毕业的,是不愿意去做坑蒙客户的事情。那怎么办呢?公司就要进行价值观的培训。简单的办法,就是告诉大家,客户的亏损是它们自己造成的,亏给谁不是亏呢?
然后,就是金钱观的教育。在金钱的冲击下,价值观很快就和谐了。小黑公司需要业务员嗷嗷叫,大体上这些平台都是靠吃客损赚钱的,所以员工要被洗脑,洗完后员工又要给客户洗脑。
小黑平台的业务员,有不少从业风险。这两年,全国各地大力整治,吃客户头寸的外汇平台被列为整肃对象,受到严厉打击。所以在这样的平台从业,业务员普遍胆战心惊,大都抱着赚一票就走人、打一枪换个地方的心态。
业务员是推动外汇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前赴后继,诞生了很多故事。但是,记录这些故事的载体,还很少。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