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亏1亿,甩卖房产!碧生源成下一个权健?

随着权健帝国的坍塌,越来越多的保健品企业也被盯上。而本就业绩堪压的减肥茶巨头碧生源(00926.HK),近日也开始甩卖房产了。

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称,其将以5.5亿元的价格出售位于北京的碧生源大厦。据公告披露,此次交易的目标公司为北京畅升商务咨询,是碧生源的间接全资子公司,间接持有碧生源物业下的北京碧生源大厦;买方为阿利云山(北京)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其为吉宝置业全资附属公司。

该大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60号玲珑天地D座,为一栋地上11层的建筑及部分地下停车场,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根据物业评估报告,大厦于2018年11月30日经评估市场值为4.8亿元。

碧生源方面表示,出售事项所得款净额约为5.2亿元,其中1.2亿元拟作补充日常营运资金,1.5亿元作还债,2.5亿用于向股东派付股息。该公司预料出售将录收益2.13亿元。

2004年曾在北京注册房地产公司

根据碧生源官网信息,成立于2000年的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澳保”)是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的玲珑天地碧生源大厦。碧生源于2010年9月正式登陆港交所,目前公司的主要业务为生产及销售功能保健茶产品以及减肥及其他药品。

碧生源的创始人是赵一弘。而赵一弘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共有14家公司。其于2004年注册了北京碧生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当时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不过,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目前已经处于注销状态。

甩卖资产的背后,碧生源正在经历业绩“暴瘦”。

预期2018年度净亏损近1亿元

根据碧生源发布的2018年中期业绩公告,2018年上半年,碧生源实现收益约为1.677亿元,较2017年同期收益约为2.646亿元,减少36.6%;同期,录得全面亏损总额2890万元,与2017年上半年录得全面收益总额2740万元相比,降幅在205%左右。

而在此之前,2007-2010年是碧生源业绩的高光时刻,公司营业收入从1.63亿元增加到8.75亿元。

其实,碧生源近几年的业绩一直不稳定。2010年碧生源上市后的全年营业收入高达8.75亿元,2017年碧生源营收则只有5.65亿元,而截至目前,总营收则为4.2亿元。据前瞻经济学人的统计,就其近5年的业绩、净利润以及净利率情况来看,碧生源三大经济指标不断变动,经营不确定性一直存在。

业绩不佳可能已经是不争事实。2018年12月26日,碧生源公布该公司预期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可能取得归属于该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8000万元至1亿元人民币。

根据其发布的盈利警告,其称,今年调整了对线下经/分销商的管理政策和销售人员的激励政策,该等举措有利于减少扰乱市场行为,加强管道管理,提升药店终端销售的良好市场运营秩序,但减少了本集团在本年度的线下产品的营业收入;同时,研发投入同比预计增加约65%,主要是本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中山万汉制药有限公司及中山万远新药研发有限公司研发及储备新产品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碧生源的控股股东向一名独立第三方抵押共8.16亿股,占已发行股本50.07%,作为贷款抵押品。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及董事长赵一弘为贷款的担保人。

广告力度大,曾涉虚假宣传引争议

业绩堪压的情况下,碧生源的广告营销力度却未减轻。

净亏1亿,甩卖房产!碧生源成下一个权健?

根据前瞻经济学人的统计,截至2017年底,碧生源销售团队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整个销售团队共同服务近96000家非处方药(OTC)药房及商场超市的终端零售店,覆盖全国近400000家OTC药房。

而从长达50多天的“大篷车再出发”活动,到赞助相关比赛、公益活动,从央视资源到网络视频、直播,碧生源的广告营销开支在2017年达到了2.6亿元。

《华夏时报》曾报道,伴随着无处不在的广告,碧生源多次出现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广告违规事件。据统计,从2006年至2009年,碧生源每年均因“未经审批擅自发布”、“虚假宣传”等被处罚。

2007-2010年间,碧生源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南、辽宁、江苏、内蒙古等地都曾因侵犯消费者肖像权、夸大功效、未获批文等原因被有关部门警告、停售或撤销批文,其经销商也有多次违规。2012年初,碧生源因虚假宣传、夸大产品效应再度引发争议。

但碧生源坚称,公司上市后播放的所有广告均有批文,且都处于有效期,因此无任何违规行为。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有2317家保健品生产厂商。其中,绝大部分厂商为品牌力薄弱的小型企业,约占所有厂商数量的98%。

中国保健食品产地较为集中,约有50%的企业位于北京、广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6个沿海省市。而新疆、宁夏、西藏、青海等中药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只有数十家营养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庞大的保健品产业背后,企业的毛利率也是喜人。一项数据显示,国内保健品制造企业平均毛利率可达40%以上,净利率在15%-20%左右。但部分企业远超行业均值,如东阿阿胶2017年毛利率高达65%,净利率则接近28%,汤臣倍健的这两个指标也分别达到67%、25%。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

(0)
上一篇 2019-01-08 16:10
下一篇 2019-01-09 12:11

相关推荐

  • 以攻为首——2025汤臣倍健董事长致股东信

    尊敬的汤臣倍健股东: 百亿收入是消费品的一个关卡,我们在这道关卡前来了个急刹车。 百年品牌更是多少企业人的逐梦,“危机”便是征途中的必修课。2024年5月我和团队到境外一家两百多年历史的企业交流,现今的掌门人讲到曾经经历过的八次重大危机,包括战争、自然灾害、大地震、高额负债导致的破产危机等。 过去的2024年是众多消费品价值链解构硬着陆的一年,也是汤臣倍健硬着陆的一年。 风起云涌、暗潮汹涌的膳食营养补充剂(VDS)新周期、新格局正在急剧变化中,急挫比温水煮更让人顿醒。 根据欧睿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零售总规模达到2323亿元,较上年增长约3.7%。汤臣倍健以9.3%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行业首位。 我们看到,整个行业的主要增量来自于直播电商。2024年VDS品类在线下药店销售同比下滑20%左右。 今年是汤臣倍健创立30周年。 三十而砺,以攻为首。 首要任务是以“以攻为首”的总策略去稳住有质量、可持续的核心业务基本盘。 稳盘的总策略靠的是主“攻”,而不是防守。 防守不是我们的基因和强项,开疆辟土和进攻才是汤臣倍健的选项。 2025年将全面升级国际市场业务拓展策略。 大逆水行舟中,不进就快退,也退无可退。 流量之殇、低质低价之殇,被撩动的内卷终会让从消费者利益到产业都受到反噬。 前几年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生意就是生生不息的利益。首先是消费者受益,然后是价值链中的品牌方、渠道方、供应链方、社区等所有参与方均要受益,能给各方都持续创造利益的生意,才是能长久的生意。 回归生意价值创造的本质。 回归生意的第一性原理。 不符合生意本质的生意“烫手”,终长久不了。 在医保和购买力双重影响之下,零售药店正发生重大的变化。汤臣倍健要做的是以消费者利益为核心,重新确立药店VDS行业新价值链和新模式。 2025年以攻为首的策略,还要体现在对不带来产品价值、不带来用户价值、…

    2025-03-22
    3.2K
  • 前三季度业绩承压面临挑战,汤臣倍健主动变革积极应对

    今年以来,VDS行业消费环境持续发生变化。受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经营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龙头企业汤臣倍健(300146.SZ)业绩承压。今年前三季度,汤臣倍健实现营业收入57.34亿元,归母净利润8.69亿元,较去年同期均下降。 线下渠道方面,中康CMH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零售药店VDS销售额同比下滑20%,汤臣倍健受到的冲击明显。线上渠道方面,跨境品牌、白牌等涌入加剧行业竞争,给汤臣倍健的电商销售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第三季度,汤臣倍健两大核心产品蛋白粉和健力多的迭代升级需时也给业绩带来一定影响。 据公开消息,报告期内,汤臣倍健直面挑战主动变革,积极调整多措并举,以期提升经营质量。品牌端,聚焦核心品牌,主动调整部分品牌运营策略和资源投放;产品端,持续落地更多产品升级创新,提升产品力;渠道端,重新梳理全域渠道价值链,针对不同渠道的差异化,提出精细化运营措施。 今年以来,汤臣倍健推动两大核心产品蛋白粉和健力多迭代升级,除在含量、配方等方面提升产品质量外,也强化了线上线下产品的差异化。产品新旧交替或影响短期业绩实现,但长期有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报告期内汤臣倍健旗下其他多款产品亦进行了升级,以创新产品拉动品类增长的思路明确。 今年10月,汤臣倍健召开了全国经销商会议,启动以蛋白粉、健力多两大核心产品为核心的“百日会战”,聚拢核心资源促进新品推广。会上,汤臣倍健提出系列经销商支持计划,加强终端资源投入,推进深度分销、渠道下沉、创新动销等举措。 电商平台上,低价竞争趋于白热化。汤臣倍健选择以强科技产品、强品牌应对,通过加强线上线下货盘差异化管理、优化投放模式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电商渠道的盈利能力。据第三方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9月,汤臣倍健旗下全品牌的电商市场份额在VDS企业中仍排名第一。 面对VDS行业的变化,汤臣倍健已从产品升级、渠道优化等多方面寻求突围。伴随…

    2024-10-29
    3.9K
  • 汤臣倍健发布2024半年报,产品创新升级布局科学营养

    8月5日晚间,汤臣倍健(300146.SZ)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汤臣倍健实现营业收入46.1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91亿元。受市场环境影响,汤臣倍健的业绩有所下滑,但仍保持行业领导地位。 后疫情时代,健康消费需求增长放缓,市场回归常态。中康CMH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零售药店渠道保健品及健康食品销售额同比下滑20.5%。作为行业龙头的汤臣倍健,今年上半年在药店渠道的销售额也出现了下降。 线上渠道方面,则竞争日趋激烈。欧特欧咨询相关报告显示,2023年营养保健赛道线上零售额TOP 50品牌份额为29.0%,相较2022年还下滑了5个百分点。新入局者多,品牌集中度越来越低。部分依托流量带货的白牌、贴牌产品通过准入门槛相对低的电商渠道涌入市场,对头部品牌造成较大冲击。 报告期内,汤臣倍健重点开展渠道优化、产品创新升级和品牌建设。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汤臣倍健上半年在品牌推广方面的投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在产品创新升级方面,汤臣倍健两大核心大单品“蛋白粉”和“健力多”先后升级。其中,线上推出的全新升级“星钻”蛋白粉,优质高蛋白含量达82%,其原料大豆分离蛋白获得双国家发明专利。线下全新升级的“金装”蛋白粉、“白金”蛋白粉也将于年内上市,“金装”和“白金”蛋白粉的优质高蛋白含量高达83%,且具有低乳糖、低脂肪、溶解快的特点。“健力多”今年5月推出新品氨糖硫酸软骨素胶原蛋白肽片,其新添加了“双重软骨营养胶原蛋白肽”和“透明质酸钠”,氨糖、软骨素含量大幅提升,给消费者更全面的关节养护选择。 专业益生菌品牌lifespace也迅速推出5款新品,将专利菌更大范围应用到产品中。其中“小蓝条”益生菌固体饮料升级添加自主专利菌“LPB27”,“小蓝腰”益生菌金奢版含有自主专利菌“SlimU-2”,并以高活菌率、好口感等特点打造差异化优势。 此外,汤臣…

    2024-08-05
    3.4K
  • 汤臣倍健2023年盈利同比双位数增长,梁允超称没有任何自喜的理由

    3月18日晚间,汤臣倍健发布2023年年报。报告显示,2023年汤臣倍健实现营业收入94.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46亿,较上年同期增长26.01%。 科学营养多品牌全品类扩张 夯实龙头地位 2023年被誉为VDS行业新周期元年,是充满机遇也极具挑战的一年。整体来看,行业持续扩容。欧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零售总规模为2253亿人民币,增速约为11.6%。其中,行业线下承压,线上保持快速增长,且呈现多品类细分发展趋势,不同品类表现有差异,竞争也日益激烈。 面对市场变化,汤臣倍健按照多品牌、大单品、全品类、全渠道、单聚焦的战略方向,全年业绩稳中有进。据欧睿数据*,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汤臣倍健份额为10.4%,市场份额略有提升,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与5.4%。 财报显示,境内业务方面,2023年主品牌“汤臣倍健”全年实现收入54.00亿元,同比增长21.48%;“lifespace”国内产品实现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46.84%;境外业务LSG营业收入为2.11亿澳元,同比增长22.38%。分渠道来看,线下渠道收入约占境内收入的58.10%,同比增长12.39%;境内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27.53%。 2023年国内VDS线下承压,中康CMH零售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药店VDS整体增速为-5.4%,汤臣倍健的市场份额小幅上升达34.3%,保持第一。其中,汤臣倍健或旗下子品牌多品类位于线下市占榜前五,“蛋白粉”、“鱼油”品类以53.6%、36.4%的线下药店市占率,位列品类第一。 国内线上渠道增量明显,行业占比稳步上升,保持快速增长。头部企业汤臣倍健的多品牌、全品类、多渠道的电商矩阵也日益成熟。其中,抖音兴趣电商板块增速达172%,且在核心电商销售前10…

    2024-03-18
    1.6K
  • 汤臣倍健梁允超:风起云涌VDS新周期

    3月18日晚间,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146)发布了2023年年报。报告显示,2023年汤臣倍健实现营业收入94.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01%。董事长梁允超同步发出致股东信,表示公司既要坚守“产品力”,以强科技赋能产品创新,也要保持品牌力和市占率的目标兑现。未来,汤臣倍健将坚持科学营养战略,日拱一卒,聚昪VDS 新周期,2024年在兑现中跨越关卡。 致股东信全文原文如下。 2024汤臣倍健董事长致股东信 尊敬的汤臣倍健股东: 2023年汤臣倍健实现销售收入94.07亿元,同比增长19.66%,实现归母净利润17.46亿元,同比增长26.01%。这个数字剔除全行业性的阶段性高增因素外,客观来看,没有任何自喜的理由。 欧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行业零售总规模为2253亿人民币,增速约为11.6%。汤臣倍健份额为10.4%,市场份额略有提升,稳居第一位。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与5.4%。 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人均消费23.3美元,增长11.5%,人均消费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22%。 2023年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渠道结构变化再次加剧,线上渠道预计占比56%,直销渠道20.8%,药店16.4%,现代商超1.4%,其他渠道5.4%,直销渠道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中康CMH零售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药店膳食营养补充剂整体增速为-5.4%。汤臣倍健的市场份额小幅上升,稳居首位。 过去的2023年是膳食营养补充剂(VDS)新周期开启的第一年。后疫情时代全民健康意识迸发,2023年1月份增强免疫力等品类需求井喷式爆发,VDS行业渗透率短时间完成快速提升。 2023年第一、第二季度,电商渠道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增速均超过46%,之后下滑至第四季度…

    2024-03-18
    2.5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