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恒大在中超转会窗“翻江倒海”,把六位国内顶级青年才俊收入了囊中,迅速完成了球队人员的更新换代。没成想,球队正常的新老交替,引发了一片热议,其中有些声音质疑恒大是在相关部门的暗中支持下,以行政手段低价收购这批国脚,致使联赛失去公平,破坏了中超联赛的发展。这真是黑言诳语、胡诌八扯。恒大此次引援,即符合球队自身建设的需求,也有利于这些国脚的成长,于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也是河润泽及之事,可谓多赢之举。

先说恒大队自身建设。从2016赛季开始,恒大队的本土球员,平均年龄就一直是中超最大的。到2018赛季,本土的主力和主力替补,平均年龄超过了31岁。郑智是1980年出生,冯潇霆和郜林都是85国青一代,1987年出生的有曾诚、黄博文、张成林、张文钊、于汉超等5人,1988年出生的则有李学鹏、邹正、郑龙等3人。张琳芃、梅方都是1989年。而1990至1995年龄段,只有廖力生(1993)和徐新(1994)两人,球员严重断层。
经历了不如意的2018赛季,恒大队有了空前的更新换代之决心。作为豪门球队,恒大每个赛季都需要应对中超、亚冠、足协杯和国家队的比赛。多条战线出击,决定了恒大需要大量有实力的当打球员。因此,几位年轻国脚的加盟,是恒大队从自身建设角度出发,必须且应尽早要做的事。
特别是在亚冠赛场,恒大队代表的是中国足球。为国争光的使命感,让恒大队需要不断补充实力。说白了,恒大队拿了亚冠冠军,最风光的是中国足球、最开心的是中国球迷。

恒大为中国足球谋发展,让年轻国脚有更高的锻炼舞台
这些国脚加盟恒大,更有利于球员个人的成长。
几大年轻国脚所在的平台,要么因为投资主体发生变化或投入锐减,球队人心思变,球员很难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训练比赛上;要么球队降级,所处大平台竞争力严重下降;要么在球队中被边缘化,很难得到出场的机会。一句话,现有的平台不利于这些年轻国脚保持竞技状态,锻炼价值有限,进而也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入选国家队。

而广州恒大作为中超第一豪门,持续投入有保障,每年都是联赛冠军的最有力竞争者,每年都能参加亚冠这样的高平台赛事。在恒大,这些球员可以通过许多高水平的比赛机会和与高水平外援同场竞技,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大有裨益。与其让国脚们在低水平的平台混日子,不如给他们提供高水平的施展舞台。这其实也是恒大体现社会责任、为中国足球谋发展的举动。当然,如果不是因为球员所在平台出现种种原因,恒大想要得到这些球员并不容易。因此,这些球员的转会并不存在“强行施压”一说。恰巧是买方恒大赶上了“好时机”,卖方赶上了需要换环境的契机。买卖双方都是遵照各自意愿,以市场化手段运作的正常转会。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自85国青一代之后,中国足球有将近10年时间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导致了87至94年龄段的球员奇缺。而以韦世豪、刘奕鸣、高准翼等为代表的留洋95一代,是中国足球在十年荒芜之后的希望所在,也是中国足球冲击2022年世界杯的主力军。即便恒大真得如外界想象的那样变成“国家集训队”,如上所述,这些球员在恒大这样的平台,得到的锻炼机会肯定会比原来的平台更多。

而且,从冲击世界杯的角度来讲,让这些球员通过中超和亚冠等联赛的平台,在同一支球队中进行日复一日的磨合,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放眼世界主流联赛,每一个联赛都有一两家豪门球队汇集了本国球员的精英,比如西甲的巴萨和皇马、德甲的拜仁和多特、意甲的尤文图斯和AC米兰。平日里,这些球员代表俱乐部征战。一到世界杯的比赛,这些球队拉出去就能构建起各自国家队的主力构架,减少了国家队磨合阵容的环节,真正做到了招之则来、来之能战。比如,2006年世界杯冠军意大利,尤文图斯和AC米兰各有5人入选。2010年世界杯冠军西班牙队,巴萨和皇马分别有8日和5人。2014年世界杯冠军德国队,拜仁和多特各自占了7人和5人。以联赛中最强的一两支球队为班底组建国家队,这是被世界足球强国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恒大用自己的平台为国脚队磨合人脚,助力国足冲击世界杯,恰恰正是恒大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恒大招揽多名年轻国脚,不仅不是“祸害”中国足球,实则于中国足球是一举多赢,值得点赞。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