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在伟
传销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庞氏骗局,后来在日本搞出了更大的声势,究其原因,和日本当时的经济环境不无关系。当时,日本积累了不少外汇储备,导致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日本的老百姓眼看着手里的钱不断贬值,却找不到投资的途径。
由于日本当时银行存款利率太低(如今日本实行负利率),把钱存在银行还跑不赢通胀水平;日本的房地产等资产泡沫已经很高,投资房产也不太不划算;即使想到国外投资,日本的资本管制又不让你把钱汇出去。就这样,一些焦头烂额的日本人上了传销的贼船,日本的传销规模在当时成为世界第一。
如今,中国的经济环境与当时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逐渐富起来的中国人也面临着“资产荒”。对中国来说,或许就像日本那样,通过一系列严苛的立法,让“日本生命”这样的骗子公司一个个破产,才能彻底打击传销这个从日本流来的“祸水”。
中国现在参与传销的人数总计有多少?这方面尚缺乏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但有一个数字可以作为参考。
2018年4月,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联合国家工商总局(广东深圳)反传销监测治理基地发布《腾讯2017年度传销态势感知白皮书》,详细分析了2017年传销发展态势及典型事件。
该《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2月28日,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共识别出3534个疑似传销平台,平台参与人数高达3176万。(笔者认为已经过亿)
一、国内传销在不同阶段的形式
传销1.0:前传销时代
“直销”和“传销”历来是傻傻分不清的。刚开始直销也叫传销,这种销售方式是口口相传,也就是“多层次分销”。这种销售模式也是从美国进口的。
中国传销的“鼻祖”——“日本生命”公司最早将传销带入了中国。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日本生命”在没有取得任何官方许可的情况下“偷渡”进入了深圳。
随后,这家公司在深圳成立中日合资公司“日宝来福”,将日本运来的原材料在深圳加工,最后以1性-2万元的价格销售磁性保护床垫(是日本售价的3倍)。
在发财梦的诱惑下,这家日本公司短时间内吸引了无数的中国民众,有的中国大学生甚至借高利贷来参与传销。最高的时候,“日宝来福”的月营业额达到了10亿元,日本高层一个月就能拿到200多万元的分红(日本负责人最终携款潜逃)。
1990年工商总局与美国雅芳公司为首的十家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十年的合同。国家引进它的目的,原因很简单,当年刚好轮到“下岗潮”啊,试图用这种商业模式解决十年改革开放带来的下岗就业问题。
而外资先搞了几个试验,效果很好,最好的是安利——虽然安利在中国投资不到2个亿,但是每年在中国就能赚走高达100亿。
当时国家管理高层看到国外的公司,在中国运行的这么好,为什么我们自己人不能做呢?俗话说得好:肥水还不流外人田!
经过几年的羡慕嫉妒恨,也经过暗中的模仿练习,在1996年,国家把设立传销公司的审批权由国家工商总局,层层下放到各省、市、县,直至小小的工商所。这类传销公司,就像国家鼓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样,如雨后春笋地冒出来了,传销开始进入狂热期。
自传销进入狂热期以后,子女对父母、妻子对丈夫、亲属之间、亲戚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均为主要的会员动员和发展对象,被争取的会员通过付出2000元以上至近万元的入会会费(多为3500元左右)以后,所获仅为价值数百元的产品,其中多为劣质产品。他们都做着发财的梦想。
1997年底和1998年初,一时间,中国大陆境内尤其是开展异地炒作的公司集中地区,诸如在武汉、长沙、北海等地,到处是卷款潜逃的传销公司和大批流动闹事的传销难民,社会治安显示出极不稳定因素。至此,开始出现混乱局面。
这样玩,会玩出大事的,而且很多人看出来,这不就是个骗局吗?
1998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严令禁止一切传销经营及变相传销行为。有直销业内人士称这段时期为“前传销时代”。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