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资本的暗逻辑
你好,欢迎来到我的投资课堂,这次课我想跟你聊聊做这门课的起因。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将最近十年称之为“金融化时代”,从2008年开启了全球量化宽松开始,到2016年,全球经济总量75.5万亿美元,而全球股票市场总市值是64.8万亿美元,全球债券总市值100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规模483万亿美元:金融市场规模几乎是全球经济总量的8倍。个人、企业、国家的命运,在金融杠杆之力下,经历着翻云覆雨的剧烈变化。但是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们大家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却远远不够。
华尔街有两个最常听到的词,一个是 “Investment”(投资),另一个是“Speculation”(投机)。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是很多财经媒体、甚至一些专家都分不清,以致混为一谈的。其实,投资和投机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从最基本的概念就完全不同:投资是基于价值的变动,投机是基于价格的变动。
对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来说:
从动机上:当你买入一个金融产品之后,如果你是指望这个产品能不停的产生收入,比如定期得到利息分红和房租收入,那就是投资;而如果你只是准备以更高的价格卖出,比如黄金或比特币的低买高卖,那就是投机。
在事实上:投资的收益,是来自投资物所产生的财富,也就是说,你的投资将金融市场的蛋糕做大了;而投机的收益,则是来自于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也就是说,金融市场的蛋糕还是那个蛋糕,投机只是一个分蛋糕的过程。
华尔街还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投资不一定赚,但不投资一定亏。那我们该怎么做投资呢?
经济学有一个时间价值的概念。举个例子吧,在100年前的纽约,坐一次地铁只需五分钱;买个热狗呢,三分钱。而现在,坐一次地铁要两美元,买个热狗至少也要两美元。可见同等数目的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不断地贬值。
我老家有个姑妈,家里孩子多,姑父又不会做生意,经济条件比较差,家父和大伯叔叔们常常接济她。有一天,我姑妈哭着来找我大伯,说她的钱都“坏”了,不能用了。大伯忙问她怎么回事儿。我姑妈说:“你们给我的钱我舍不得用,放进铁盒子藏在床底下,将来准备留着给儿子娶媳妇用。没想到,昨天发大水,我只顾着将家具、电器搬到高处,等想起钱盒子打开一看,钞票都泡烂了,不能用了,好几千啊!”
自此以后,我姑妈把钱存到银行里。90年代初,她大儿子结婚,我老家的房子还只是800~900元/平方米,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不过8、9万就可以了。可她那时为老大筹办婚事只剩下1万,不够付首期。于是,她让儿子在家里先结了婚,说等钱存够再买房子。没想到,等她存到2万时,一套房子涨到至少12万;再等她存到3万时,房子涨到了15万。她银行里的存款怎么都无法赶上房价的增长。
由上面的例子可见,钱放在家里是不行的,存在银行里呢,利息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钱不断地贬值。那钱究竟放在哪儿最好呢?
纽约市立大学有一对教授夫妇,他们在35年前出了本书,得到5万美元的稿酬。
教授夫妇的生活朴素简单,没有任何奢侈的嗜好,平时的工资过日子已足够有余,对于手中这笔钱,他们真不知该怎么用呢。一天,教授夫妇向他们的朋友,华尔街股神巴菲特提及此事。巴菲特对他们说:“这样吧,你们要是信得过我,就先投入我的公司,我来帮你们管,好吗?”那时巴菲特已经小有名气,他们异口同声道:“当然好啊!”
于是教授夫妇将这笔钱投入了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公司。之后,他们从不过问,渐渐地都几乎把这件事情给忘了。30年后,教授先生去世了,巴菲特参加了葬礼。在葬礼上,巴菲特对那位太太说,你们放在我那儿的钱已经涨到6千多万了。教授太太大吃一惊!不会吧?怎么可能?
其实,这正是复利奇特的魅力。复利是现代理财的一个重要概念,由此产生的财富增长,称作“复息效应”,对于财富有着深远的影响。
假设本金10万,每年投资回报率是20%,如果按照普通利息计算的话,每年的回报是2万元,10年后连本带息涨至30万元,整体财富增长只是2倍;但如果按照复息方法来计算,亦即指10万元的本金,每年的回报不取出来都加入本金,即“利上滚利”,那10年后会变成62万元,比30万多了一倍还多!
随着时间的增长,复息效应引发的倍数增长会越来越显著。若仍以每年20%回报来计算,10年复息会令本金增加6.2倍,而20年则增长38.34倍,30年的累积倍数更可达237.38倍。若本金是10万元,30年后就会变成2374万元之多!
不过,在人类历史上,除了巴菲特,能长期保持每年30%以上回报的投资是绝无仅有的。我们以华人首富李嘉诚为例,1945年他投资7千美元成立长江塑胶厂开始起家,到2006年,李嘉诚拥有约188亿美元的身家,撇开其它因素不谈,他的财富在57年间增长了268.6倍,其每年的复息回报也“不过”为29.65%。
话说教授太太在先生去世时,立下遗嘱,决定将这笔钱等她去世后全部捐给慈善机构。又过了几年,到她去世时这笔钱已涨到了一亿二千多万!
那我们凡夫俗子究竟怎样投资为好呢?
华尔街有一个“傻瓜投资法”,就是专门为我们设计的。不过我觉得大家也都可以参考,特别是繁忙的人士可能对这个投资法最感兴趣。
用“傻瓜投资法”投资,首先要预定自己的期望寿命。90年代末,人的期望寿命为90岁,而现在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如今已升为100岁了。假设你今年30岁,100减30等于70,那你就将70%的钱放在股市上,按每月收入的结余投入到指数基金里,其它30%的投资放在债券上;如果你今年40岁,股市投资减少到60%,债券增加到40%,以此类推。这个道理很简单,股市毕竟上下起伏大,年纪越大越“经受”不起折腾。而债市却是相对稳定的。
这种投资方法的一大好处,就是每年只须花六分钟时间打理,每隔半年花个三分钟看一下,要是大熊市来临,就暂时先将股市里的钱移到债市里“PARk”(停留)片刻,待股市稳定后再移过来就行了。
别小瞧这个“傻瓜投资法”,这些指数的前三十年平均增长是10%到12%,而90%以上的共同基金都达不到这样的回报,就是所谓跑不赢大盘(这也是《漫步华尔街》中那幅超人漫画的由来)。
其实,投资的道理和我们中国人具有相似的“幽默感”,我们不妨看看自己周围,往往是傻瓜不傻,大智若愚。最后用华尔街人常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投资就要像KISS那样,just“Keep It Stupid Simple!”
请移步《陈思进投资日日课:生活中的投资必答题》百度付费专栏,解锁完整课程: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columnpageshare?nid=news_934990661370823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