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上市4款创新药,是什么成就了“基石速度”?

近日,国内创新药研发又传捷报。

3月14日,基石药业宣布RET抑制剂普拉替尼(商品名:普吉华)的扩展适应症成功获批上市,普拉替尼成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RET突变甲状腺髓样癌及RET融合阳性甲状腺癌的选择性RET抑制剂。

此前2月9日,基石药业宣布,艾伏尼布(商品名:拓舒沃)成功获批上市。它是国内首个获批的IDH1抑制剂,填补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精准靶向治疗的空白。

自2021年初以来,基石药业已成功将普拉替尼(商品名:普吉华)、阿伐替尼(商品名:泰吉华)、舒格利单抗(商品名:择捷美)以及艾伏尼布(商品名:拓舒沃)这四款创新药成功推向市场。

一家创新药企在一年的时间内创下4款创新药上市获批的成绩,并且都是同类首创(first-in-class)或潜在同类最优(best-in-class),这在医药行业极为罕见。

在国内创新药激烈竞争的拥挤赛道上,“基石速度”是如何达成的?与时间赛跑的同时,如何做到“又快又新又好”?

一年上市4款创新药,是什么成就了“基石速度”?

与时间赛跑

“双十定律”常常被用来形容一款新药上市的困难度,即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10年时间和10亿美元的投入。而且,新药研发还伴随着高风险:成功率不到10%。

2015年,正值国内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大幕拉开、资本市场纷纷进军生物制药行业,当年年底,基石药业成立,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创新肿瘤免疫治疗及精准治疗药物。

创新药研发,唯快不破。

基石药业大力探索“自研+引入”,目前已经获批的普拉替尼、阿伐替尼以及艾伏尼布均是引进产品,而舒格利单抗则是由基石药业自研。多管齐下,既保障了产品的差异化和创新水平,也极大提升了效率。

经过5年多时间的深耕,2021年基石药业迎来了创新药的收获期。

2021年3月24日,普拉替尼(商品名:普吉华)率先获批治疗先前经含铂化疗后的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紧接着,2021年3月31日,阿伐替尼(商品名:泰吉华)获批治疗携带PDGFRA外显子18突变(包括D842V突变)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成人患者。随后的4月29日,阿伐替尼也在中国台湾获批上市。

上述两款新药均为中国首个,为国内RET基因融合阳性NSCLC患者、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群体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到了2021年年底,舒格利单抗(商品名:择捷美)获批上市。这也是全球首个联合化疗获批一线治疗转移性鳞状和非鳞状NSCLC患者的PD-L1抗体。

新近获批的艾伏尼布则是国内首个IDH1抑制剂,用于治疗携带IDH1易感突变的成人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其中,普拉替尼从新药上市申请(NDA)受理到第一个肺癌适应症获批,仅用了6.5个月,而业界的平均时间是13.7个月。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内卷严重的PD-(L)1单抗赛道中,舒格利单抗不断超越,从第12位上升至NSCLC治疗第一梯队。

据了解,在2017年第四季度,舒格利单抗还是国内排名第12位的临床PD-(L)1单抗,2021年底已经跃升为第4位获批鳞状和非鳞状转移性(IV期)NSCLC的PD-(L)1单抗,且具备同类最优潜力。

根据研发进展预计到今年第四季度,舒格利单抗有望成为首个覆盖局部晚期(III期)和转移性(IV期)NSCLC全人群的PD-(L)1单抗,提前约两年让局部晚期(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上肿瘤免疫疗法。

创新产品成功上市,还不是终点。对于创新药企而言,商业化能力是其赢得下半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决定创新药能否最终惠及患者的关键。

不光是临床开发、上市速度创下业内标杆,基石药业在商业化布局方面也颇具前瞻性、策略性。早在2019年,基石药业就开始着手商业化团队建设,当时旗下产品尚在临床试验阶段。

精准医疗对商业化团队的专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自建团队可以更好的将优秀的治疗方案带给医生和患者。从商业视角看,建立商业团队,构建自有的商业生态,打通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后一公里”,是从Biotech到BiophARma进化的关键一步。

早布局、早出手的成效显著。例如,普拉替尼获批上市首日,即在30个省64个城市的DTP药房上市;阿伐替尼从运抵中国到送至分销伙伴的时间仅4天,上市首日即在30个省52个城市的DTP药房上市。

而且,两款药物在短期内销售成绩不俗:截至2021年6月30日,它们合计产生了794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款药品均为国内首创,且领先优势显著,基石药业尝试自己销售。而对于同类产品竞争异常激烈的PD-(L)1单抗,基石药业则主动拥抱强大的合作伙伴:如将舒格利单抗的国内市场授权给辉瑞,将国外市场授权给EQRx。

瞄准“临床价值”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药企扎堆快速跟进,诸多同质化创新产品开始了对市场、资源的激烈争夺。用时兴词汇来形容,就是“内卷”。这对创新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药物研发必须盯住四个字——‘临床价值’,再扩展四个字就是‘患者获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1年以来,药物研发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而早在公司成立之初,基石药业的产品定位就聚焦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领域——国内高发癌种。

在基石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江宁军博士看来,满足中国临床的治疗需求是行业创新最根本的动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我国2020年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死亡病例300万例,分别占全球总量约24%和30%。

从癌种上看,我国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胃癌、肝癌、食管癌等癌症新发病例数排在前列。

从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上看,我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整体而言,目前我国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为41%,而美国则达到了约67%。

“先进的治疗方案未能及时引入国内并普及是主要原因之一。”江宁军说,正因如此,基石药业在治疗领域的选择上十分专注,围绕国内高发的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疾病领域布局,寻找创新靶点和药物。

从公司已经上市的几款产品来看,潜在获益人群规模可观。据介绍,PD-L1单抗舒格利单抗的适应症布局涵盖了三期、四期非小细胞肺癌全人群、胃癌、食管癌及T细胞淋巴瘤患者;而普拉替尼、阿伐替尼以及艾伏尼布三款精准治疗产品均为国内首创,总患者规模约9万人,除了已获批的适应症外,后续适应症的研究和注册都在顺利进行中。

除了精准的适应症策略,“基石速度”还得益于强大的临床开发能力。

例如,舒格利单抗针对四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方案,采用创新性设计,同时涵盖鳞状和非鳞状NSCLC两种亚型,使得需要两个大型III期临床研究才能得到的结果,在一项临床试验中达成,大幅节约研发成本和时间。

又如,高效的桥接策略加快引进资产在大中华地区的审批,普拉替尼和阿伐替尼在获得IND批准仅两年后就在中国获批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选品立项的精准独到、还是强大的临床开发能力,都和公司团队实力密不可分。基石药业核心管理层在行业内都有20年以上的经验,曾在行业领先的跨国药企工作多年,大多还拥有医学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核心管理层的背景聚焦在肿瘤领域,能力高度互补,职能横跨研发、生产、注册、商业化等医药创新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

迈入创新药2.0时代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随着药审改革推进,国外创新药在国内的评审的周期不断缩短,这对于国内企业快速跟随模式带来了很大挑战,尤其是me-too药同质化竞争、源头创新的缺失等问题备受关注。不少专家和学者强调同类首创(first-in-class)药物布局的重要性,但这对科研实力、临床经验积累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

最新发布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则明确提出,当前我国医药工业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仍需完善,行业增长急需培育壮大创新动能,并要求支持企业立足本土资源和优势,面向全球市场,紧盯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开展研发布局,积极引领创新。

江宁军表示,对创新药行业而言,应致力于有价值的创新。这需要企业实事求是,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

在他看来,如果是十年前,中国创新药企只想做金字塔顶尖的创新突破,条件不一定成熟,但近年来,审评审批改革、医保谈判等鼓励医药创新的政策密集发布,资本市场大力支持,创新环境明显改善。而突破性创新的要求、风险、投入,和其他的创新是不一样的,带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对达成突破性创新是极大助益。

他认为,除了突破性创新,在有效靶点基础上,创造出更优秀的分子来克服已上市药的缺点,研发出同类最优(best-in-class)药物,同样非常重要。

基于这样的思考,为顺应创新药行业发展变局、做大做强,基石药业提出“管线2.0”战略:立足于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更加注重源头创新和差异化布局,聚焦肿瘤领域新兴疗法中的全球同类首创、同类最优产品,并拥有更多的全球权益。

其中,CS5001则是一款由基石药业进行临床开发、在全球研发进展排名前三的靶向ROR1抗体偶联药物(ADC),具有全球同类首创/同类最佳潜力。目前,该药已在美国和澳洲获批启动一期临床试验,在中国临床试验申请也已获得受理。

CS2006是一款靶向PD-L1/4-1BB/HAS的三特异性抗体,具有同类最佳药物的潜力,可能与多种疗法联合使用,并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下一代PD-(L)1疗法。去年9月,该药在中国的临床试验申请(IND)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推动药物研发和源头创新、加速抗体药物的发现,基石药业还与多特生物(DotBio)就下一代抗体技术平台达成合作,双方将合作开发多个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优的抗体类药物,不断充实“管线2.0”。

精心的谋篇布局,为基石药业未来发展、参与竞争打造了坚实的“后备军”。

按照计划,今年基石药业预计提交超过5项新药上市申请,公布3项研究数据。今后每年都争取提交1-2项具有同类首创、同类最优潜力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本文转载自财经国家周刊,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3)
上一篇 2022-03-14 10:28
下一篇 2022-03-15 13:25

相关推荐

  • 国产PD-L1首度在英国获批!基石药业宣布舒格利单抗获英国药品和医疗保健用品管理局批准 用于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中国苏州,2024年10月31日—基石药业(香港联交所代码:2616),一家专注于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创新驱动型生物医药企业,今日宣布,英国药品和医疗保健用品管理局(MHRA)已批准舒格利单抗联合含铂化疗用于无EGFR敏感突变,或无ALK,ROS1,RET基因组肿瘤变异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这是继欧盟委员会批准之后,舒格利单抗在海外市场获得的第二项上市许可申请的批准。 基石药业首席执行官、研发总裁、执行董事杨建新博士表示:“舒格利单抗在英国获批,标志着我们全球化布局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舒格利单抗是首个成功出海的国产PD-L1单抗,在登陆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欧盟之后,舒格利‘再下一城’,拿到英国这一重要海外市场的‘入场券’。在今年ESMO上公布的长期生存数据,更是进一步巩固了舒格利单抗在转移性NSCLC一线治疗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海外商业化和注册方面,我们正积极与来自西欧、拉美、中东、东南亚、加拿大等地区的合作伙伴洽谈,预计近期将达成其中多项商业合作。同时,我们在积极与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等国际监管机构沟通舒格利单抗其他适应症,如III期NSCLC、一线胃癌、一线食管鳞癌的上市申请,期待为全球更多患者带来创新的治疗方案。” 此次获批主要是基于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III期临床研究——GEMSTONE-302的结果。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初治转移性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该研究数据已在《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ogy)和《自然·癌症》(Nature Cancer)上发表,并曾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以口头汇报和壁报形式公布。 关于舒格利单抗注射液 舒格利单抗是由基石药业研发的抗PD-L1单克隆抗体,舒格利单抗的开发是基于美国Ligand公司授权引进的OmniRat®转基因动物平台。该平台可一…

    2024-10-31
    4.5K
  • 基石药业自主研发的同类首创抗体偶联药物(ADC)CS5006专利公布

    中国苏州,2024年10月21日——基石药业(股票代码:2616.HK),一家专注于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创新驱动型生物医药企业,今日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抗体偶联药物(ADC)CS5006的专利(WO/2024/208354)已于2024年10月10日公开。 CS5006是一款同类首创、具有全新靶点的抗体偶联药物(ADC)——靶向整合素β4(ITGB4)。ITGB4是一种跨膜蛋白,仅与整合素α6(ITGA6)结合形成异二聚体(α6β4),并以层粘连蛋白作为细胞外配体。ITGB4被视为多种肿瘤的标志物,其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和不良预后相关。我们通过内部精心构建的生物信息学平台、结合前沿

    2024-10-21
    3.6K
  • 基石药业2023年财报出炉:聚焦研发 ROR1ADC取得突破性临床进展

    近日,港股创新药企基石药业(02616.HK)公布了2023年年度业绩及近期业务进展。数据显示,2023年基石药业总收入为4.638亿元人民币,其中商业化收入3.681亿元人民币;公司财务状况稳健,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金储备为10.3亿元人民币。 据年报披露,2023年以来基石药业取得多项关键业务进展:精准治疗药品销量持续攀升且地产化进程顺利,积极拓展并建立了与多家公司的战略合作关系,多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批,舒格利单抗出海在即,管线2.0重磅产品CS5001(ROR1 ADC)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优异,早期产品线不断加强。 对此,基石药业首席执行官兼研发总裁杨建新博士表示,2023年对基石药业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在商业合作、产品管线、及临床开发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未来,基石药业将把战略重心聚焦于差异化创新药的研发,坚守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策略,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公司商业化和产品管线的全面发展,我们期待登陆国际市场,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的创新药物,并持续为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创造更大的长期价值。” ROR1 ADC临床数据优异 聚焦研发早期管线进展迅速 首次人体试验的最新结果表明,基石药业潜在同类最佳ROR1 ADC——CS5001在多种晚期、多线经治的实体瘤和淋巴瘤中均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CS5001也是目前首个对实体瘤具有临床抗肿瘤活性的ROR1 ADC。目前CS5001正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同步开展剂量爬坡和扩展,临床进展全球第二,预期将于2024年底前启动注册性临床试验。基石药业将于近期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布CS5001的详细临床数据,预计将于2024或2025年达成全球战略合作。据了解,ROR1靶点具有广谱抗肿瘤性,首款处于临床I期的ROR1 ADC被跨国药企以27.5亿美元获得,预期这款具有多重差异化特征的CS5…

    2024-03-27
    2.6K
  • 基石药业(2616.HK)发布自愿公告 将在三月底公布年度业绩公告以及本公司计划

    3月4日,港股创新药企基石药业(2616.HK)发布自愿公告称,基石药业继续正常经营业务,且业务经营及财务状况并无重大变动,公司业务基本按计划进行。 基石药业专注于研究开发及商业化创新肿瘤免疫治疗及精准治疗药物。去年12月,基石药业对外公告了各项业务进展,包括ROR1 ADC(CS5001)的阶段性数据、择捷美®(舒格利单抗)的海外进展,以及与三生制药、艾力斯的战略合作。此外,基石药业多款后期候选药物正处于关键性临床试验或注册阶段。 业内人士分析,基石药业去年年底以来一系列的动作有利于不断发展和扩大其自身的优势,将战略及管理重心放在研发阶段,推进更多差异化创新药的研发上市。今日基石药业盘中发生异动,或是由于基石药业-B被调出港股通所致。 基石药业公告称,有关本公司业务营运和财务状况的更多信息将在本公司定于三月底发布的年度业绩公告以及本公司计划在年度业绩公告发布后召开的投资者介绍会上提供。

    2024-03-04
    2.7K
  • 震荡行情下价值背离愈发明显 2024年基石药业值得关注的三大看点

    最近整体大盘行情震荡,甚至有股友调侃发起了“2800”点保卫战,生物医药板块也在整体寒冬背景下下跌明显,不少创新药企业尤其是港股医药股在过去的两周时间甚至下挫了十个点以上,各种跌破新低,价值背离越发明显。 但是医药行业归根到底还是成长性行业,行业增速略高于GDP增长,而且今年应该说大家都看到了行业的希望:医保局支持创新药纳入医保、创新药出海的突破、公司之间的BD合作……因此我判断整个港股医药股已经进入到了底部区间。至于在底部区间还会持续多长时间,还要等待反腐风暴趋缓,行业价值不断回归。在这个过程中,倒是可以重点关注近期变动较多的企业,例如基石药业。 前几天,基石药业对外公告了近期的各项业务进展,包括ROR1 ADC(CS5001)的阶段性数据、择捷美®(舒格利单抗)的海外进展,以及近期与$三生制药(01530)$、$艾力斯(SH688578)$ 的战略合作等。应该说信号非常明显,那就是高成本的管线商业化运作能减负就减负,以适应目前市场行情的变化。 很多股友比较悲观,其实倒也不必。适者生存,企业根据行业环境的变化选择“变大“或者”变小“也都是情理之中。展望2024年,基石药业在我看来重点有三大看点。 看点1:ADC 未来爆款预期,CS5001临床快马扬鞭 ADC药物具备替代传统化疗的潜力,市场空间广阔。ADC将精准靶向的单克隆抗体同具备细胞杀伤毒性的小分子药物结合在一起从而兼具有效性和 靶向性,单药形式主要应用于肿瘤领域末线治疗,能够克服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局限性。自2019年Polivy获批以来,ADC创新时代正式开启,近年来 共10项ADC药物获批,当前全球一共15款ADC药物获FDA批准上市,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3-2030年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将从114亿美元增长至 647亿美元,CAGR达28.1%。 基石药业CS5001现在是临床开发进度全球第二的ROR1 A…

    2024-01-02
    3.3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