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了2014年的清理整顿的磨砺之后,国内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并不满足于“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更多的着眼于国际市场,在国际大宗商品行情持续低迷的环境下,走出去开始成为一条通往成功路上的捷径。
作为我国争夺国际定价权桥头堡的上海自贸区可谓身先士卒,在2015年初动作频频,仅在1月末,上海自贸区根据相关规定,对宝钢资源有限公司、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铁物贸有限公司、上海易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通铂银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南宁(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的8家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建设方案通过评审。
其中,中铁物贸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发起建设上海亚太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上海钢联设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的上海钢联大宗商品国际交易中心,上海自贸区通过这些交易中心的设立,旨在通过建立铁矿石、金属和能源交易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可使中国增强在原材料定价领域的影响力,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作为争夺国际定价权的先驱,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版在运行首年即取得累计成交黄金190.55吨,成交金额达454.52亿元的骄人成绩,这样的成绩能够给国内商品现货交易平台足够的鼓舞,我国的商品交易平台能够适应国际化的发展。也能够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
上海自贸区的这些举措和成绩能够给予我国市场走出国门足够多的借鉴和勇气。
同样,看到“走出去”这条捷径的不仅仅只存在于自贸区,中国精品咖啡生豆拍卖会1月25日在云南省普洱市落槌,冠军生豆以2600元每千克的价格成交。此次拍卖也标志着云南咖啡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云南咖啡产业在对接国际市场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1月30日昆明大宗商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作为大型综合交易机构,昆交所将结合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促进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定价权缺失,是我国作为大宗商品第一消费国的硬伤,而争夺国际定价权,所能依靠的也只能是我国的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长期存在于国内这个小圈子的商品现货交易平台缺乏国际化布局战略,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探索时间,同时在对接国际化业务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培养。种种的困难都需要时间去解决,所以,争夺国际定价权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最近召开的大宗商品行业年会上,相关专家就表示,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正是我国争夺国际定价权的最好时机。随着机遇的降临,今后国内会有越来越多交易平台开始加速国际化布局,我国真正掌握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指日可待。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