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上半年取得了7%的增长。股市交易量大幅增长所带来的金融业繁荣贡献颇多。
不过随着股市近期的回落,交易量也开始明显缩水。基础设施投资这一似曾相识的方法再次稳增长的新方案。
中国曾在2009-2012年间实施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以瑞信集团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为例的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投入在短期内提高了经济增速,但也给地方政府留下了大量债务,至今威胁着金融稳定。
因此对于中国产能过剩的担心或令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的益处面临一些质疑。不过汇丰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在中国决策层看来,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
在其报告中,屈宏斌在研报中表示,贷款成本高企、商业银行愈加规避风险,加上财政支持姗姗来迟,导致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降至10年最低点11.4%。
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显而易见的逆周期政策工具,上半年的同比增速只有19%,而去年上半年为23%,令低迷的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雪上加霜。
华尔街见闻此前报道,为了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和近期出台的其它举措,中国央行向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注入流动性,这些政策性银行随后入股或者贷款给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
瑞信认为,和2009年的基建刺激相比,与提供给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的影子信贷不同,这些政策性银行债务期限更长,与基础设施项目期限更加一致;而且政策性银行主要通过参股方式投资,而非债务。
华泰证券分析师张晶在研究报告中则分析了基建接棒金融的理由:3-4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很大,1-2季度金融业对GDP的拉动分别为1.3和1.4个百分点,而2014年只有0.7-0.8个百分点,1-2季度 GDP 能增长7.0%很大程度上依赖股市的火爆。
自6月中旬以来,股市进入调整震荡期,股市成交量大幅下降,这会导致3-4季度 GDP 会跌破7.0%,经济的下滑需要基建的发力来支撑。
国金证券则分析了资金可能投向的领域:专项建设基金以提升有效投资为目的,项目要求“看得准、有回报、不新增过剩产能、不重复建设、不产生挤出效应”,主要投向应该在“七大投资工程包”“六大消费工程包”“新增四大包”及制造业六个重点领域。
与此同时,发改委今日还发布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计划(2015-2017 年)》 以及 6 个重点领域实施方案、并加速新型城镇化相关工作推进,相关领域可能都是其投向。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