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资金泛滥的年代,过量资金无处可去,只能不断推高便宜的资产到泡沫状态,然后再去追逐下一个便宜的资产,这一逻辑或许体现在近期以黄金为首的大宗商品反弹中,也可能意味着短期大宗商品机会来临。
进入10月以来,海外市场“红翻天”。不仅美股、港股大幅反弹,连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都在上涨,新兴市场货币反弹升值。
尤其是黄金,本周三(10月14日)现货黄金价格上行突破1180美元/盎司水平,触及三个半月高点。
这是黄金市场在近5个月内第一次突破200日移动均线水平。金价的200日均线在1176美元/盎司左右。
就在两个月前,全球资产配置最流行的四大策略还是做多美元、做空新兴市场股市、做空大宗商品公司股票和做空新兴固定收益产品。新兴市场股市、货币动荡不安,大宗商品持续下跌。
为什么会这样呢?海通宏观分析师姜超、顾潇啸、于博等在周四(10月15日)的报告中表示:
美国9月经济数据大幅低于预期,让人们意识到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美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
美国年内加息概率大幅度降低,但是市场上的钱还是一如既往的多,没有地方可去,于是又跑回到了股市、商品、黄金里面来折腾,甚至连带着东南亚的几个货币也出现了大幅上涨。
比“烂”游戏盛行,大宗短期仍有机会。在流动性过剩、经济都低迷的情况下,全球市场进入了比“烂”游戏。资产价格跌多了就便宜,便宜后就成了好的投资标的,投资者就会来买。
直到价格和基本面脱钩到没有勇气拿下去,就会去追逐下一个便宜的资产。这也就是为什么资产价格会大起大落的原因。按照这个逻辑看来,大宗商品短期依然存在投资机会。
兴业宏观的分析师王涵在14日的报告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黄金价格的走强可能指向大宗商品配置机会的临近:
从资产轮动的角度来看大宗商品未必没有机会。从投资时钟的角度来看,前几年复苏的环境下,股市应是较好的配置偏好,这在美国的资金流入上也明显的体现了出来。从美国的国际收支数据来看,最近几年有大量的国际资金流入美国证券投资,这背后是当时欧日等放水以及美国经济的偏强复苏。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