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次洗牌,尤其是今年贵金属交易所严格整顿的情况下,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现货电子交易平台仍有数百家。
商通社调研人员根据交易量、交易额、知名度等条件罗列了一份前100家现货交易平台的名单。相对来说,这些平台拥有更高合规度,但是仍未摆脱混乱的局面。
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在百度搜索栏中输入某交易所名字,同一个名字,百度给了数个链接。点开看,交易所名称完全一样,但网站内容、版式设计、栏目等却大相径庭。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真是一个大写的尴尬!
个别网站挂羊头卖狗肉,只是打了交易所名号,内容则完全是经纪公司的内容。在贴吧、论坛等舆论角落里,一些交易所与经纪公司之间的诸多摆不上台面的事情,估计够写一本书了。
公信力才是生命!这样一个行业,如何立足?
就在此前,业内数家交易所联合发表自律协议,但这还远远不够。行业发展急需建章立制,急需行业自律,急需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急需找到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道路。
交易场所应该从社会、市场的层面进一步完善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使现货电子交易真正成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商品流通的平台。
展望行业未来发展,德衡律师集团律师李温泉建议,应从四方面进行交易场所的制度完善。
一是各类交易平台归根到底是要服务实体经济、现货经济。实体运行中所涉及的仓储、物流、保险、检验、鉴定、保险、知识产权等多环节、多行业的资源整合,法律制度的完备必不可少。
二是借鉴证券、期货交易模式与架构原理,但切忌盲目照搬。在业务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具有现货交易特点的交易制度,如非标准化的远期合约、互换合约、期权合约等场外衍生品交易。
三是完善具有现货交易特点的交易规则、交收规则、结算规则、风险防控制度等制度。确保制度的完整性、可持续性及可操作性,制度建设的完备程度是交易场所软实力的体现。
四是市场参与主体的多样性。需要理顺现货交易场所与一、二级会员及客户之间的关系,更应理顺资方与运营方的关系,建立完善的适当市场参与者准入管理制度。在倡导资金与资源融合的市场竞争中,会员单位的实力及复杂的关联关系考验着每一个交易平台把控风险、利益取舍的法律底线。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