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上线的“快塑网”是国内第一家以客户为中心的橡塑行业B2B交易网站。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自营和撮合相结合,物流和金融服务相支持,追求给予中小客户最佳的物料采购体验。
周五下午,网上出现指斥快塑网交易额严重造假的文章,标题为“揭露橡塑电商“快塑网”:交易额严重造假深夜仍在交易”,全文如下:
近段时间以来,一家名为“快塑网”的橡塑B2B电商引起行业关注,这家成立仅10个月左右的橡塑B2B电商对外宣布单月交易额破40亿元并获得3亿元B轮融资,成为B2B行业的一匹黑马。然而,多名业内人士的爆料则揭露了这家橡塑B2B电商的另一面:撮合交易靠收集底单冲交易额、自营业务靠补贴提升、蹊跷的夜间交易情况、关联公司在线下的塑料贸易中因为违约问题官司缠身,高达3亿元的B轮融资更是被指水分很大。
不认可撮合模式的平台却提供撮合服务
根据“快塑网”的官网介绍,“快塑网”成立于2014年9月,是一家自营和撮合相结合的化工橡塑行业B2B电商平台。然而,这家宣称提供撮合交易服务的电商平台,其CEO郭坚晖却并不认可撮合交易模式。
2014年11月,在卓创资讯主办的“聚烯烃行业高峰论坛”上,“快塑网”CEO郭坚晖在主题为《快塑网CEO郭坚晖: 互联网将如何改变橡塑分销行业》的发言中表示橡塑B2B并不适合采用撮合交易模式,声称“O2O才是未来方向,传统B2B摆摊、撮合,不适用于橡塑大宗商品市场”。让外界不解的是,就在郭坚晖发表此番言论不久,“快塑网”就上线了“淘塑市场”开展撮合交易业务。
CEO郭坚晖已经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橡塑大宗商品市场不适合撮合交易,为何“快塑网”还会提供撮合交易业务呢?一位熟悉内情的投资人分析,衡量一家B2B平台价值高低的主要核心指标是看它的交易额,虽然“快塑网”CEO郭坚晖并不认可撮合交易模式,但“快塑网”却需要利用撮合交易业务来提升平台的交易数据,进而吸引投资机构的关注。
于是,为了吸引投资,并不认可撮合交易模式的“快塑网”也开展了撮合交易业务。试想一家抱着融资的目的开展撮合交易业务的B2B平台,能踏踏实实去做撮合交易业务吗?
单月40亿?疯狂收集底单刷撮合交易量
2015年9月2日,一篇题为《快塑网:单月交易额破40亿 创B2B大宗塑料行业纪录》的文章引起行业关注,文章报道了“快塑网”8月份单月交易额突破40亿元的消息。没错,就是这家并不认可撮合交易业务的“快塑网”,做出了单月交易额40亿元的惊人业绩,其风头直逼全盛时期的一亩田。
但这个看上去很美的业绩却经不起考验,多名业内人士表达了对“快塑网”交易额的质疑。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塑料贸易商透露,8月份大宗商品行情较差,行业整体成交惨淡。“快塑网”7月份向外界公布的单月交易额是26亿,8月份在行业惨淡的背景下这个数据翻了将近一番,引发众多业内人士质疑。
“快塑网”40亿元的单月交易额是如何得来的呢?业内人士分析,“快塑网”快速做大交易额的方式就是两招,第一招是靠收集底单刷撮合交易量,第二招是靠高额补贴提升自营业绩。
前文提到,“快塑网”高层并不认可撮合模式,其平台做撮合交易业务目的是刷交易额以吸引投资,其做法就是通过高层及业务员关系向上下游收集底单作为交易凭证,短时间内做出漂亮的业绩。对于收集来的虚假底单,“快塑网”根据交易量,给予业务人员4元/吨的提成。在笔者获取的“快塑网”业务员与贸易商的QQ聊天截图里,可以看到“快塑网”业务员向贸易商收集底单的对话,还有“快塑网”业务员在QQ聊天里公然声称撮合交易就是收集底单。显然,“快塑网”收集来的这些底单都是交易双方自行在线下完成的,并没有使用“快塑网”平台提供的撮合服务。
上海一位塑料贸易商证实了这一说法,称“快塑网”的高层和他们打过招呼,让他们把平时和别人交易的底单也给到“快塑网”,由于关系较好,他每个月都要给“快塑网”近两千万的底单。
自营业务靠千万补贴提升业绩
自营业务是“快塑网”的重心所在,为了提高自营业务的业务量,“快塑网”给上下游客户提供高额补贴,进而刺激自营业务交易量快速增长。
8月中旬,“快塑网”在官网宣布启动千万物流补贴,凡使用“快塑网”协议物流供应商配送或储存的客户,即可获得每吨5~35元不等的物流优惠。其实“快塑网”的物流补贴早在7月初就已经开始进行,客户通过“快塑网”平台交易,使用“快塑网”的物流配送系统,即可享受物流补贴,通过启动物流补贴,“快塑网”自营业务取得一定幅度的增长。
“快塑网”通过补贴刺激自营业务量提升
一位熟悉内情的贸易商表示,从他的观察来看,“快塑网”的自营业务非常依赖补贴,自营平台每售出一吨货会给上游和下游客户各30元/吨的补贴,或者通过补贴仓储的方式让客户打款到“快塑网”账户,也就是说,支撑“快塑网”自营业务的其实是平台提供的高额补贴,而不是平台的服务水平。
某电商专家分析,“快塑网”的补贴都是在向与平台没有粘性的人群发放,这样补贴的后果就是平台有补贴客户就来,平台没补贴客户都流走了,客户粘性很低。靠补贴拉动业绩做法在O2O领域已被证明并不可行,已有多个O2O平台因烧钱过度陷入难以为继的局面。对B2B平台来说,靠补贴拉动业绩也难以持续,因为资本是B2B平台非常紧缺的资源,这样烧下去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一定会发生。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