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凡春
按照“港交所商品通规划”,实现商品通将分三步走:第一步“伦港通”,这个已经完成;第二步“现货通”,这个正在准备实施;第三步“内外通”,这是最后一步,它要在前两步走好的前提下才能最终实现。
作为LME连接香港的“伦港通”,其实现起来相对容易,仅在港交所内部便可完成;但作为中国内地连接LME的“现货通”与“内外通”却没有那么简单,它要受不成熟的中国内地商品市场条件和相关因素的影响,比如:政策性因素等。
基础市场条件是制约商品平台交易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市场条件、商品条件和服务能力统称为商品平台交易的三大条件,中国内地在这几方面都存在问题,其中尤以商品条件为重。中国商品成熟度远比想象的更差,这与商品发育期短,以及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中国进入市场经的时间还不足40年,意味着中国商品的发育时间还非常短暂。
笔者在研究中国交易商品的过程中,发现除去客观因素导致的商品先天发育不足以外还有来自人为因素方面的干扰。比如:商品标准因素等。中国制定商品标准的人往往是利益相关者,这直接导致了商品标准的制定出现了偏差,这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商品往标准化方向发展,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商品交易影响力远不能与经济影响力相媲美的真正原因。
在整个“商品通”的实现过程中,“现货通”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它也是最艰难的一步。“现货通”承上启下,它直接关系到“商品通”的全局。为此,我们也多少能够理解港交所在中国内地建立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的良苦用心。
“现货通”通什么?肯定通的是货物,是商品。既然是货物,是商品就必须满足于商品交易的本质。商品的价值是通过流通实现的,商品交易的本质就是要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最终解决商品价值的实现。
商品一旦通过互联网的交易平台流通,其首先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渠道影响力;二是交易的外部条件约束。渠道影响力关系到现货交易的渠道保证,这是生产企业与贸易商参与交易的前提。但是,仅有渠道还远远不够,还须有配套的质量认定保证和各种服务保证。这些都是平台交易的外部条件约束。质量认定属于第三方,港交所要改变中国落后的质量认定现状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服务保证主要依靠港交所自己的能力,相信他们会做的很好。
传统现货与现代现货的最大区别在于现代现货需要流动性流动性保证。现代现货对流动性的钟情完全归咎为其生产的大批量和广辐射,以及交易的平台性与互联网性等。但是,现货交易的流动性来源比之期货交易来讲其难度要大的多。而制约现货流动性的关键因素恰恰是那些影响商品交易的重要因素。
“现货通”从无名走向成功它要求港交所每一步都要走好。猜想他们会在以下多方面努力:
第一,确定好交易标的物。对现货交易而言,交易标的物肯定是最重要的。实行标的物与LME现行仓单统一是港交所一定会做的。因为“现货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商品通”。“商品通”不仅仅是货物的畅通,更为关键的是金融的畅通。商品高端交易均具有商品与金融两重属性。
第二,确定好交易单位。由于LME的参与主体都比较大,所以他们的交易单位也很大。如果拿LME交易单位做现货肯定会有问题。符合商业习惯,划小交易单位是港交所应该做的。好在“现货通”的相对独立性,港交所划小交易单位的举措完全不会影响主盘的LME交易。
第三,解决好质量认定。质量认定权威是平台交易的基础,没有一个权威性保证的质量认定其肯定会严重阻碍商品通过交易平台的流通,从而影响商品交易。
对客观性因素导致的质量认定影响港交所也无能为力,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对于主观性导致的质量认定问题港交所倒可以努力:一是,严格按照LME的质量权威不能有半点松动;二是,与中国的行业协会与相关当局进行全面沟通,尤其在如何解决商品标准方面要多下功夫;三是,与中国广大用户保持紧密联系,多听他们的呼声,然后在中国掀起建立权威质量认定的好的氛围,让全社会都来重视这一影响商品交易的最重要因素。
总之,第三方质量认定是保证“现货通”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前提,所以必须重视这个基础与前提。
第三,实行品牌交割。据悉,目前LME金属交割实行的就是品牌交割,所以港交所在内地做现货也只能做品牌的现货。结合中国内地的实际,做非品牌现货对于像港交所这样的国际化交易所就没有什么意义。
第四,利用好LME的现有资源。LME的货物资源是港交所最可以利用好的,这更大地从货物公信力和影响力,以及中国已是LME交易标的物的最大买家等方面考虑。
总之,LME仓单货物的品牌价值已经根生于中国的实体企业。如果能够将这些货物通过“现货通”顺利引入中国内地,现货交易启动的成功率会比较的高。港交所是否会采取效率更高的外力干预方法值得我们关注。
LME的客户资源、信息资源等可以很好地被利用,关键看港交所如何做。
第五,解决好各种服务保证。仓储物流条件是商品交易的基础条件之一,港交所在这方面定会加大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港交所自己去完成这些工作会有很大的困难,但如果能够与内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进行合作,这就会大大减轻他们的压力。当然,如果期货交易所也能够接受合作,那是港交所非常愿意看到的,毕竟仓储物流的互联互通会促进双方交易的共同发展。
资金、信息和资讯服务也非常重要,因为资金服务会加快港交所与内地实体经济的连接;信息、资讯服务会迅速提高港交所的关注度,这些都是一个新的交易平台最需要的。
第六,将参与主体的重心放在实体经济上。关于参与主体,港交所的重心将放在实体经济身上,其从“商品通规划”里我们便可见一斑。中国实体经济参与交易的潜力非常巨大,因为一直以来他们受到交易需求匮乏的影响,他们参与期货交易至多采用单纯地对冲,或者套利行为,并不能直接参与套期保值交易。
如果“现货通”能够首先将实体经济引入现货交易,先即期后远期,中国的实体经济自然会产生期货交易需求。中国实体经济潜力巨大还与中国是最大的大宗商品生产与需求国有很大的关系。当然,参与主体中的机构户并不是不重要,只要解决了实体经济参与问题他们的参与问题会迎刃而解。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