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于学军在今日上午举行的2016年银行业发展论坛中表示,截至5月末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已大大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达到2.15%。中国面临货币过快扩张,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业不良风险依然会持续上升。
面对境外金融风险频发,国内金融机构跨行业、多链条金融风险累积,监管机构正在逐步推动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
7月6日,银监会下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制定审慎监管规则,覆盖资本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并表管理等各个领域,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匹配性、全覆盖、独立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防范跨境、跨业风险,并要求商业银行将首席风险官纳入高级管理人员,并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制定应急计划、恢复计划,每年对风险偏好进行评估,向银监会报送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在银监会下发征求意见稿之前,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17个季度呈现双升的局面。
7月7日,在2016年银行业发展论坛中,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表示,截至5月末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已大大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达到2.15%。中国面临货币过快扩张,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业不良风险依然会持续上升。
虽然国内商业银行不良相对于境外处于低位,但是否真实反映银行境况,却受到境外研究机构质疑。法国兴业银行发表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体系的损失可能达到1.2万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将需要国家帮助。
此外,在金融危机之后,监管层对货币放水,导致围绕在商业银行周围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募、券商、基金子公司、私募等,创新出多种产品,进行监管套利,使银行资金在经过多层次、多链条之后,进入到一些被要求严格控制贷款的行业和领域之内,这些创新活动加重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一位银行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监管体系仍处于分业监管,但金融产品早已经实现了跨行业、跨部门等组合。虽然产品创新给银行带来利润,但商业银行的风控水平依然未得到提升,银行潜在风险依然巨大。
银监会表示,从现有规则中梳理提炼出共性要素,同时参照巴塞尔银行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基本要求,形成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统领性、综合性规则,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匹配性、全覆盖、独立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加强外部监管。
在征求意见稿中,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控制和缓释各类风险,并考虑风险之间的关联性,防范跨境、跨业风险。制定清晰的风险管理策略,同时风险偏好的设定应当与战略目标、经营计划、资本规划、绩效考评核薪酬机制衔接。
此外,面对银行业风险日益复杂化,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压力测试的开展应覆盖各类风险和表内外主要业务领域,考虑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
监管层还要求商业银行制定应急计划和恢复计划,即商业银行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紧急或危机情况,包括严重威胁银行生存能力的压力情景,应要定期更新、演练和测试上述计划。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