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多家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上浮25%-27%

成都首套房贷利率高达6.13%,二套房达到6.27%,是全国唯一一个首套房贷利率超过6%的大城市。

来源|一点成都 作者|文玉伯

最近,一些大城市房价又蠢蠢欲动,楼市再度成为焦点。

刚刚闭幕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房住不炒”再一次被强调,同时报告明确提出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在楼市调控没有松动的大背景下,决定楼市基础的买房资金成为政策面最新调控的方向。

房贷、房贷利率、经营贷、消费贷……这些词成为最近楼市的关键词,也与众多购房者买房息息相关。

成都多家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上浮25%-27%

收紧的房贷

因为感觉每个月肩负的月供压力太大,一点君一位朋友最近去某银行提前偿还了60万房贷。让自己的房贷杠杆从100万降到了40万,每个月6000多的月供降到了不到3000。

在银行办理贷款场所看到的场景,让他感觉很惊讶。

一年多前,他在这里办房贷时,感觉到人潮汹涌。现在去还房贷时,同样的地方只有寥寥几个人。前后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样的局面,很多买卖房产的人最近都感觉到了。

今年1月,银行房贷发放两道红线新政出台后,市场上无论个人按揭贷款还是房企贷款全面受限。

特别是一些二手房买卖,卖房者三五个月能拿到贷款,就算是速度快的了。一些银行甚至明确表示,要半年左右才能把贷款放出来。

这意味着算上前期的一些手续,以前买卖二手房两三个月的交易周期,现在可能延长到七八个月。

房贷发放受限应该是全国性的问题。针对银行房贷发放两道红线不只是针对成都一个城市。

但成都房贷利率目前处于全国各大城市最高水平,就让人非常吃惊。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大城市,虽然在西部处于领先,但不论是城市经济总量,还是居民人均收入,与北上广深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比如成都2020年GDP约1.77万亿,相比北上广深年GDP3.8万亿、3.6万亿、2.7万亿和2.5万亿的量级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从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年收入都超过了6万,而成都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是达到3.94万元,少了三分之一。

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个人实际收入,都看不出成都房贷利率可以领先全国的理由。

而且成都房价同样也不是排在全国前列,整体房价水平甚至连全国前十都进不去。与北上广深每平动辄十万八万的房价相比,连一半都达不到。

虽然经济基本面、房价水平不支持成都房贷利率全国领先。但从最近相关统计数据看,成都房贷利率的确高得与自身地位不匹配。

超高的利率

成都多家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上浮25%-27%

比如,贝壳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今年2月份全国52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平均为5.32%,二套利率为5.6%。

但成都首套房贷利率高达6.13%,二套房房贷利率达到6.27%,是全国唯一一个首套房贷利率超过6%的大城市。排名第二的惠州也只是刚达到6%。

而上海首套房贷利率低至4.65%,北京也只有5.2%。

昨天,一位业内人士从银行内部得到最新的房贷利率表,上面显示成都多家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上浮比例达到了25%-27%。

其中,最高的一家国有大行首套房上浮27%,执行的利率达到6.223%。

最近两年,买房,特别是一些刚需买房,贷款动辄上百万,期限三十年。如果房贷利率高一个百分点,或者低一个百分点,几十年下来,多付的支出和少付的支出会以十万计。

虽然央行去年开始在商业银行推行LPR(浮动利率),让银行在房贷利率上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LPR利率推出10个月以来,1年期LPR3.85%,5年期以上LPR4.65%,这一利率已连续10个月没有浮动。

从这一点上看,成都房贷利率高居全国榜首也没有充足的理由。

银行在LPR(浮动利率)机制下,可以自主确定购房者房贷利率是多少。但也要考虑利率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

的确,在确定房贷利率多少时,面对银行这样庞大的机构,购房者作为个体是缺乏与之议价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必须要购买住房的刚需,在目前房贷普遍收紧的当下能够顺利申请到贷款估计就觉得幸运了。

但是,银行作为某种程度上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金融机构,在制定涉及众多购房者切身利益的房贷利率时,不能凭自己的强势地位,就可以不考虑实际情况,片面的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本文转载自一点资讯,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5)
上一篇 2021-03-11 09:59
下一篇 2021-03-13 13:18

相关推荐

  • 什么是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央行控制的是什么利率?

    我们都知道,利率很重要,加息?利率和汇率? 这个是经济体里边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利率,它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所以今天我就希望先挑主干聊,咱先一起捋清楚底层逻辑和大家平时比较常混淆的一些概念。 利率(Interest Rate),也叫利息,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接触,就比如说利率是2%,你今年存银行里100,明年就拿102;你要跟银行借钱,今年借100,明年就得还102。你可以把利率理解成钱的时间成本,就是今年的100,就相当于明年的102。那这个利率为什么这么重要? 咱先把这个问题简化,我们假设在这个经济体当中所有的利率全都一样,不管存款还是贷款,不管我小Lin贷款还是美联储本来准备加息,但疫情爆发后,立即采取降息政策以刺激经济。欧洲和日本更不用说了,他们早已开始降息,以刺激经济,利率已经在0%左右徘徊了,之前已经持续了10多年。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的工作似乎挺轻松的,只需要降息来刺激经济。但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回到刚才的例子,其实我只讲了一半。我们刚才说利率从2%下降到0%,整体经济变活跃了,失业率更低了,大家都更有钱了。然后,企业就会发现有钱人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旺盛。他们会考虑,是不是该涨价了,比如奢侈品包包。不仅包涨价,消费品也涨价,像皮革、机器这些原材料也都跟着涨。最后,大家的工资也都水涨船高了。这就会导致央妈(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开始降息。那么,央行到底控制的是什么利率呢?是我们平时在银行里看到的1年期、5年期、10年期的存款利率吗? 肯定不是。举个例子,比如说我现在找银行要贷款买房,10年期的贷款,银行给我要利率5%,他凭什么要5%呢?银行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里面主要分三部分。第一块叫无风险利率,我们假设比如3%;第二块就是我的风险溢价,比如假设1.8%;第三块就是我的油水,也就是银行要赚的钱,比如说0.2%。这三部分加在一起,就是你能…

    2023-04-22
    12.9K
  • LPR利率和2月持平 商业银行实际房贷利率或有下调

    3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最新一期LPR数据。数据显示,5年期LPR利率为4.75%,和2月数据持平。LPR利率此次保持不动,说明降息空间相对不大。但由于此前已经有各类降准政策,所以笔者依然认为金融贷款环境正趋于宽松。 1、LPR走势 从此次公布的LPR利率走势看,和2月份持平。此次LPR利率保持不变,或受诸多因素影响。 第一,自去年开始,LPR就已经出现了多次降息的现象,即便没有实体经济。 2、房贷市场 应该说近期的房贷市场会由进一步放松的可能。虽然LPR利率本身没有调整,但是预计全国各地商业银行近期的实际严跃进)

    2020-03-20
    2.3K
  • 房贷利率市场化是否为楼市收紧信号不明,但近期调控趋严消息频频

    昨天二手房的贷款,部分银行甚至停止了新房贷款。 当前楼市全款买房的非常少,如果二手房全面停贷会导致楼市成交大幅下降,资金流入的重要一环被堵塞,同时也意味着个人投入楼市的资金很难出来,

    2019-08-27
    2.8K
  • 中国千禧一代住房自有率70%,在被调查的9个国家中排名第一

    90后人均负债12万,除了房贷以外,他们的其它各种日常消费也都靠借贷,花费在旅游、买车、买手机等……

    2019-03-05
    3.6K
  • 开发商和银行玩猫腻?万科业主打响“利率维权战”第一枪

    由按揭贷款利率引发业主对开发商的抵制事件,率先在房贷利率,或购房者不满银行拒绝兑现承诺的房贷利率优惠等等。而这一次爆发的问题却集中在业主与开发商中间,难道房贷利率也要受开发商左右吗? 为此,有法律人士表示,开发商申请预售许可证时的资金监管银行和购房者的按揭贷款银行可以不同,没有硬性规定购房者必须选择开发商提供的银行贷款,如存在开发商强迫,可想该委投诉解决,即:购房者确定可以自选银行贷款,开发商无权强迫购房者必须在合作银行按揭贷款。 另外,正常的新房销售案场,会有合作银行的贷款负责人驻守现场,合作银行承诺会在贷款审批和下款的效率上给予优先。从法律意义上而言,开发商并没有指定贷款银行的权利。 不过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既然购房者已与万科星城签订预售合同,合同中约定了开发商指定贷款银行,购房者就要遵从合同约定。 尽管有合同约束,此事的结局是购房者获胜。 利率维权事件发生后的12月3日晚上,深圳万科发布官方佳兆业广场等项目也开始陆续出现房贷利率的维权。 值得注意的是,房贷利率的浮动主要受银行的调控,而之所以开发商和房贷利率发生关系,主要还是因为开发商在选择合作银行的时候,有些开发商或许在开发贷环节就与银行有了合作,出于某种利益考虑,后面的按揭贷自然而然也在一起合作了。 开发商其实并不能左右到房贷利率的长跌幅度,利率调控还是在银行端,只不过出于“合作利益”,开发商会在合同里标明“指定贷款银行”等条款。但是,从法律角度来讲,开发商不能够干预购房者选择市场上任何一家银行。 年末将至,利率维权始于万科,但最终会走向何方?还需各方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制约。

    2018-12-04
    4.3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