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救市从“地下”转向“明面”,“坐地生金”依旧
无锡发布户籍新政,购房落户门槛从70平方米降到60平方米;杭州萧山区为“减轻开发商资金成本压力”允许土地竞买保证金上限不超过1000万元;安徽铜陵给购买唯一住房者契税补贴……近期,多个城市纷纷出台楼市调整措施,背后实则是楼市萎靡焦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在连续数月的涨幅收窄后再次呈现向下的调整趋势。
“与以往全国各地‘同服一剂药’不同,这一次地方政府救市政策呈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打出放松限购、补贴、土地等‘组合拳’。”房产信息研究公司CRIC研究员杨科伟说。他认为,在地方收入预期锐减的压力下,未来地方自主出台“托市”甚至“救市”政策的进程可能进一步加快。
然而值得深究的是,一些城市房子库存量高企到了畸形地步,地方政府卖地热情却丝毫不减,甚至变本加厉。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1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长83.1%。
事实上,“土地财政”正变得越发不可靠。在楼市低迷,销售不畅的情况下,标杆房企已放缓拿地步伐。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4月10家标杆房企购地金额为173亿元,尽管环比3月增长15%,但较2013年月均购地金额大幅回落38%,一些热门地块罕见流拍。
“明知市场可能有问题,但是没法停下来。”东部某市住建部门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当地大部分的税收已经上缴,地方要发展只能靠卖地,所以才会不断逆市场规律而动,真正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从上到下的改革。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天府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