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走到最后?小米被曝裁员6000人左右,内部人士:数据是造谣

中国手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近两日被曝已开启新一轮年底大裁员,波及人数或高达6000人。

据界面新闻,小米近期开启了一轮裁员,补偿方案为N+2。一名小米员工反映,此次裁员规模较大,手机部、互联网部、中国部等多部门均有涉及,但部门之间裁员力度不尽相同。其中,中国区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互联网部也有团队裁员40%。

报道称,本轮裁员整体力度暂不明确,据估算或达15%。此前已有消息称,为减少人力成本,小米计划大规模裁员,预并预估本轮裁员人数将达到6000名。

小米11月底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小米集团共有35314名全职雇员,其中32609名位于中国大陆,主要在北京总部,其余主要分布在印度及印度尼西亚。

可以看到,如果按6000人估算,此次裁员幅度或接近20%。

从网友的反馈来看,小米此次裁员行动急迫且无征兆,12月11日当晚小米召开小米13系列新品发布会的同时,就有员工接到了裁员通知。

智能手机走到最后?小米被曝裁员6000人左右,内部人士:数据是造谣

针对裁员消息,小米官方暂未做出任何回应。但有小米内部人士周一下午对亚洲科技电讯透露,“裁员是正常的经营行为,一些媒体报道的数据是造谣的。我们这次只是正常的人员优化,比例还不到10%,没有脉脉上造谣的那么大的百分比和人数。”

今年以来,小米前三个季度经调整后利润为28.6亿元、20.8亿元、21.2亿元,与2021年单季五六十亿元水平相去甚远,分别同比下降52.9%、67.1%、59.1%。

业绩表现不佳,小米核心的智能手机业务继续承压。据统计,小米前三个季度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分别为457.6亿元、423亿元、425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1.1%、28.5%、11.1%。

另据IDC数据显示,小米在第三季度出货量约900万部,同比下降17.9%,占据12.7%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位列第五。

智能手机走到最后?小米被曝裁员6000人左右,内部人士:数据是造谣

智能手机业务继续低迷,小米被寄予厚望的电动汽车业务,似乎进展也不如预期。

2021年3月,小米宣布造车,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但在11月的Q3财报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总裁王翔透露,前三季度造车业务上的总投入是18.6亿元,2024年正式量产的目标进展顺利。

小米集团副总裁、CFO林世伟则称,目前小米造车团队规模已达1800人,小米对汽车业务的投入将会继续增加。

不过,11月底上海界面财联社旗下媒体独家报道称,小米汽车项目进展延迟,自动驾驶测试不及预期,最终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一边是不断承压的智能手机业务,一边是不断投入成本却进展不及预期的电动汽车业务,裁员能帮小米顺利度过这个寒冬吗?

本文转载自亚洲科技电讯,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上一篇 2022-12-17 17:48
下一篇 2022-12-26 11:14

相关推荐

  • “小米可乐”“平安好医生”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10月19日至22日,以“知识产权的平衡保护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92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300名知识产权界人士与会。 据悉,这是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成立127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大会每年举办一次。 当下正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蓄势攻坚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承前启后期,世界知识产权大会的召开表明了国际组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以及对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的肯定,同时也表明我国以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知识产权保护是护航营商环境有力武器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新时期,我国通过有力的司法保障,重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使得我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小米科技”)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在全球科技市场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如日中天的优秀科技品牌。而拥有一流市场号召力的小米科技,自然也引起各路“不法”商家以各种形式跨界“傍名牌”。 “天生自带流量小米+可乐” “中国的小米、世界的可乐”“小米致敬可乐”“前有,小米手机,为发烧而生,今天,小米可乐,为发酵而生”“小米可乐,不负小米之名”“喝小米可乐,送小米手机”……一夜之间,“小米可乐”饮料横空出世,相关广告也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正当消费者以为小米科技进入饮料行业时,2022年7月,小米科技以“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为由,一纸诉状将生产销售“小米可乐”的北京清泉出山饮品有限公司、天津秋林格瓦斯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紫泉饮料工业有限公司、肇庆奇乐之仁堂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沙坪坝区雍某某烟草副食经营部告到法院。 业内人士表示,以科技知名品牌“小米”直接组合“可乐”,就产生了“小…

    2024-12-15
    697
  • 网聚暖流,情暖陇原 互联网科技企业驰援积石山爱心榜单

    度小满捐赠2000万元支援甘肃地震灾区 19日上午,度小满紧急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款2000万元,专项支援甘肃震区的紧急救援、救灾物资采购、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及灾后重建等工作。 字节跳动捐赠2000万元,支援甘肃及青海地震灾区 19日,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联合公益机构,为甘肃及青海受灾严重地区提供灾后救援及重建。由于当地防寒保暖需求高,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已联合壹基金,将第一批备灾物资——1000床棉被启运发往灾区。 阿里巴巴[BABA]联合多方驰援,首批发出5万多箱应急物资,并追加1000万元 19日,阿里巴巴官方发布,已联合多方驰援甘肃青海抗震救灾,首批5万多箱应急物资发出。午后,阿里巴巴再次宣布,将追加1000万元人民币捐款,用于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救援和民众生活恢复。 蚂蚁集团捐赠1000万元驰援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 19日,蚂蚁集团在官微宣布将向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政府定向捐赠1000万元,用于受灾地区紧急救援、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 同时,新东方捐款1000万元驰援甘肃救灾 19日消息,新东方宣布向壹基金捐赠1000万元现金,其中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捐赠500万元,东方甄选[1797]捐赠500万元,紧急驰援甘肃地震灾区救灾工作。 李佳琦捐款500万元紧急驰援甘肃地震灾区 19日上午,小米公益基金会捐赠500万元紧急驰援地震赈灾 小米官方宣布向地震灾区捐款500万元,用于采购应急救灾物资、支持灾后重建工作。 辛巴公司捐赠400万元物资和现金 19日,辛选集团宣布向甘肃受灾地区捐赠400万元(200万元物资+200万元现金)。据了解,辛选集团紧急采购的5000件羽绒服,已于19日启程运往甘肃受灾地区,为灾区群众提供温暖与应急保障。 交个朋友控股向甘肃、青海捐赠200万元救灾 19日,交个朋友控股紧急启动救灾响应,向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捐赠200…

    2023-12-25
    5.1K
  • 小米还要硬扛几年?

    华为蛰伏,小米顺利接下了部分市场,出货量和市场份额不断增长。2021年,公司智能手机出货量1.903亿台,同比增长30.0%,市场占有率14.1%,排名全球第三,并成为全球智能手机五强中的出货量增速第一的厂商。“华为跌倒,小米吃饱”。 不过,这波“红利”没有持续太久,便遇上了消费电子行业整体性的下滑,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进入收缩区间。 小米的高增长未能延续,转折发生在2021年Q3。该季度,公司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390万台,增速从上季度的86.8%暴降至-5.8%,市场占有率从上季度的16.7%下降至13.5%,全球排名从第二跌至第三。 2022年1-9月,公司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合计1.178亿台,比上年同期少卖了2840万台,同比下降19.4%。 尽管小米手机近年高端化表现较为出色,智能手机平均销售单价(ASP)不断提高,无奈整体销量不佳,难以逆转下滑趋势。 小米等品牌的手机卖不动,表面原因是宏观因素引发的消费市场疲软,手机作为消费电子主力品类,必然受到冲击。 根本原因,还是消费电子产业进入逆周期,创新空间被大幅压缩后,影响了消费者的换机热情。当Apple、华为的高端新品也被认为缺乏创新的时候,跟随者小米们做出真正“颠覆性”产品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春江水冷鸭先知。公司感受到了这个趋势,计划切换赛道了。2021年3月,小米集团宣布造车,计划2024年量产。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小米便会向市场“放料”,披露造车进展。今年8月披露半年业绩前,特意在发布会上展示了自动驾驶系统和仿生机器人。 最近的几个季度,公司都会在AIoT”的核心战略。 然而,核心智能手机业务不稳,IoT板块亦进入增长瓶颈,加上硬件销售附带的互联网业务,一损俱损,都进入收入缓降、盈利能力下滑的阶段。 小米集团的衰退,甚至影响到了生态链企业的业绩表现。九号公司、趣睡科技等公司业绩下滑,几乎都是因为小米“砍单”。…

    2022-11-26
    21.6K
  • 中国信通院“数据安全推进计划”首批参与名单出炉 103家企业通过审核正式入选(名单)

    天府财经网消息,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三大运营商、百度等30多家企业发起的“数据安全推进计划”(Data Security Initiative,简称“DSI”)第一批参与单位名单发布,共有103家企业通过审核正式成为参与单位,行业广泛分布于互联网、金融、科技等领域。具体名单如下: 电信业(3):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互联网业(14家):腾讯、百度、蚂蚁集团、小米、携程旅行网、爱奇艺、知乎、小鹏汽车 云公司(7家):阿里云、腾讯云、优刻得、天翼云、金山云、光环云、上海蓝云(世纪互联) 安全公司(21家):奇安信、奇虎大数据企业(27家):宝信软件、新华三、上海英方软件、凯馨科技、科软在线、数悦铭金、捷德(中国)、标贝科技、北京思斐软件、数字云谷、普华、上海清林网络科技中心、上海游昆、集智科技(龙湖安全子公司)、苏州黑云智能科技、云徙科技、和讯华谷(极光)、中金数谷、白云山科技、御数坊、海致科技、得方大数据、炎凰数据、中金花桥、慧翰微电子、三百云、北京星河卓越 通信企业(3家):兴唐通信、中兴、烽火通信 医疗企业(1家):云南白药集团 隐私计算企业(6家):冲量在线、杭州锘崴科技、洞见科技、翼方健数、致星科技、续科天下 律所(6家):北京世辉律师事务所、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清律律师事务所、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 据了解,DSI是一个公益性合作项目,将依托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治理工作委员会开展具体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DSI计划于9月1日正式启动,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建设,推动《数据安全法》的贯彻落实,促进数据安全技术交流,提升数据安全能力建设,引领数据安全行业高质量发展。9月1日,我国首部《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而《个人信息保…

    2021-10-26
    8.2K
  • 风雨同舟“晋”心“晋”力 各行业驰援山西“爱心榜单”

    事固然会受到“人肉”、谴责,好人好事更应该被记住,并感恩。

    2021-10-11
    9.4K
已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