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步入快车道 京东健康首家盈利上市开了个好头

京东健康是首家盈利上市的互联网医疗公司。

作者:新零售商业评论编辑 王浠源

“如果说有哪些疫情过后一定会去做的事情,那么去卓正武汉诊所当面感谢邓秀玲医生和全体医护人员,肯定在我的To do list里面。”涂实在感谢信中写道。

今年1月10日,涂实的丈夫张策开始莫名其妙地发烧,去医院做了诊断后,医生判定为流感。但是在之后持续的10天里,张策的病情时好时坏,直到1月21号,在他们准备回老家过年的前一天,张策被检查出肺部出现感染性病变。

然而,那个时候武汉的公立医院已经很难找到床位了。

后来涂实通过卓正线上问诊系统找到了邓秀玲医生,并在邓医生的帮助下在家进行隔离和康复治疗,期间所需药品通过京东健康配送。

卓正医疗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后,便开启了线上问诊,并于今年与京东健康达成了合作,其全国近30家医疗中心都与京东健康进行了连接。

“与京东健康的合作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医药配送成本,提升了服务效率。”卓正医疗CEO王志远说。

在疫情的催化下,京东健康业绩获得大幅增长,并于11月15日通过港交所聆讯,预计12月8日正式上市。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健康是首家盈利上市的互联网医疗公司。

互联网医疗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期间经过了初创期、探索期、爆发期、冷却期,一度受到众多质疑——做服务不赚钱,做线下太重,流量变现模式无法获得突破性进展……

如今,在众多入局者中,终于出现了盈利上市企业,这对于探索多年的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或许意味着新的转机甚至是风口即将到来。

互联网医疗步入快车道 京东健康首家盈利上市开了个好头

互联网医疗的上一个20年

2014年,随着“互联网+”的概念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医疗也迎来了爆发期。但是早在2000年,互联网医疗的雏形便已诞生。

20年前,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还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他最初创建丁香园是想做一个医疗信息检索社区。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发展,丁香园逐渐发展为专业的学术讨论论坛。由于用户的专业性,丁香园积累了大量医生群体与医学数据,这也为其在2007年的首次商业变现奠定了基础。

做医疗信息服务的还有“好大夫在线”。2006~2008年间,好大夫在线通过在医院抄写医生出诊信息,慢慢积累了全国20多万医生信息。

不同于丁香园专注学术,好大夫在线提供的“预约加号”服务满足了许多病患的求医需求。

与好大夫在线类似的还有挂号网。挂号网诞生的缘由是其创始人廖杰远一次很不顺利的求诊体验。由于信息不流通,导致廖杰远的侄子在看病过程中出现了误诊。挂号网最初的业务是提供号源,并将病人的信息同步给医院。

早期的互联网医疗集中于PC端,创始人也多是专业的医学背景出身。直到2011年掌上春雨问世,才拉开了移动医疗的序幕。创始人张锐采用互联网的打法,迅速扩展了市场。

显然,早期进入互联网医疗的企业都通过各自的优势积累了一定的用户和流量。经过长达10多年的探索,互联网医疗在2014年迎来爆发期。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1年互联网医疗领域的融资额只有20亿美元,到2014年上升到70亿美元,有602家机构参与其中。

同年,BAT正式入局互联网医疗——百度成立医疗事业部,阿里收购中信21世纪,腾讯斥资7000万美元投资丁香园。据投资人张磊估计,在2014~2018年的四年间,互联网医疗融资总额近2000亿元。

尽管在资本市场博得一片叫好声,但是互联网医疗入局者的商业模式仍存在弊端,很多早期玩家采用的是互联网的流量打法,烧钱买流量,流量到手了又无法变现。

随后,2016年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突发心梗去世,2017年百度裁撤医疗事业部……一系列事件让互联网医疗创业者备感压力。

疫情下的转机

自2018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

2018年国家卫健委明确了利用互联网开展诊疗的范围是常见病、慢性病复诊;2019年末政策解禁网售处方药……这些让行业变得越来越规范,同时也带来更多机会。

然而,真正给互联网医疗加把力的是2020年伊始的新冠疫情。在抗疫过程中,线上成为了医院以外的另一个重要战场。

如今回过头看,疫情其实是为互联网医疗完成了初步的用户教育,并且,随着像涂实这样的故事在媒体广泛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价值。

以京东健康为例。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76%。招股书中亦坦言,上半年业绩实现大幅增长的可能原因是:“疫情导致消费支出普遍下降,公众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意识增强以及大量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公众对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有所增加,药品的需求亦有所增加。”

从2017~2020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京东健康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在线零售药房业务,医药产品销售占京东健康总收入的87%以上。

“在医疗产业中,主要的利润来源便是药品,京东健康很好地切入这一赛道。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同样有医药零售业务,但是京东健康最早盈利主要是由于其医药零售业务体量最大。”易观高级分析师陈乔姗表示。

然而,仅有体量显然是不够的。

“网上卖药的生意逻辑是成立的,其首要满足的需求就是‘应急’。”TMT分析师胡杰表示,“从这个需求出发,就要越快越好。京东健康的物流和供应链体系是其快速发展的保障。”

京东大药房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1座仓库,非药品仓库超过230个,京东的物流体系更是接近20万人。经过疫情,这套体系已经被充分验证了其有效性。

实际上,有业内人士推测,京东健康之所以选择在今年申请上市,就是因为疫情促进了业绩的大幅增长。

据悉,另两家互联网医疗上市公司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也都在今年获得了扭亏转盈和亏损缩窄的成绩。

另一方面,在疫情的催化下,公立医院也正在大步入场。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有202家公立医院拿到了互联网医疗牌照,而这一数据在2020年增加到900家,同时有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

互联网医疗赛道似乎要再次迎来爆发期了。

本文转载自新零售商业评论,内容可能有删改,文章观点不代表天府财经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
上一篇 2020-12-02 12:01
下一篇 2020-12-16 20:19

相关推荐

  • 刘强东的「真假兄弟」

    京东近期动作频频,从内部考勤调整到人员优化,再到涨薪和裁员,引发舆论热议。刘强东提出新版兄弟论,强调业绩好、爱拼搏的员工才是“兄弟”,意在改变工作低效、组织臃肿的现状。京东采销员工的大幅涨薪旨在激励一线员工,提高组织效率。同时,京东家医事业部的裁撤则反映出京东在寻求“降本增效”的过程中,对未取得显著突破的业务进行调整。此举也暴露出京东等大厂普遍面临的“大厂病”问题,即随着公司规模扩大而出现的决策缓慢、创新力下降等管理和运营问题。各大厂纷纷寻求改革,以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灵活和高效。然而,改变组织架构、打破利益格局的难度很大,大厂们能否真正治好“大厂病”,尚有待观察。

    2024-06-20 TMT
    2.3K
  • 京东产发难逃IPO落空

    若无法撕掉身上沉重的地产标签,唯恐再冲击IPO的希望亦相当渺茫。

    2024-06-04
    3.5K
  • 经济“卷王”拼多多们,消灭供应链中间层

    失去渠道商,我们将失去什么?

    2023-12-18 TMT
    23.4K
  • 啥是总额法、净额法?从国联股份300亿收入凭空消失看上市公司财技那些事

    在大大的拼多多、业绩嘎嘎猛,被质疑年报的时候,国联股份说好的730多亿的收入,扭头就变成了400亿,一封公告硬生生干没了340亿,这是造了什么孽? 倒也不是说300多亿的业务没了,也不用太过紧张,对利润是没啥影响的,只是之前的700多亿收入是采用总额法确认的,而年报在审计过程中,公司难以取得或拥有部分交易与相关毛利率也就个位数的水平。 而净额法则可以隐藏收入,同时营造出高毛利的表象。比如国联股份,在前些年,虽然营业收入嗷嗷地涨,但毛利率水平是一年不如一年,2022年随着部分收入调整为净额法确认,毛利率明显上升。 从会计确认方法来说,总额法和净额法横跳,可以不同程度美化报表,或者放大/隐藏收入。但这玩意儿也不是你想怎么确认就怎么确认,核心逻辑在于你对于出售的商品是否具备控制权。同样是倒爷,如果我是真的进了一批货,然后找客户倒卖出去,我对这批货享有控制权,在此过程中也承担着货的减值等风险,那我就可以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同时确认相应的成本。但如果我纯纯的是个中间人,做的是平台,就像京东,淘宝做的是平台生意,至于谁卖、卖给谁、卖啥也无所谓,用净额法确认收入。而京东有自营的业务,虽然是倒卖,但对货物拥有控制权,用总额法确认收入。这也是为什么阿里明明利润比京东高,但收入规模却不及京东,在以收入规模排名的世界500强中,阿里的排名比京东靠后。 其实在编报表时,有很多类似的方法可以用来美化报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财技”,比如存货的计价、折旧的计量、研发投入的处理等。在销售商品计算成本时,对存货的计价有多种方法: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个别计价。 举个例子,假设我之前一共进了A、B、C 3批货,成本分别是10元、20元、30元,那当我卖了一批货,卖的成本应该计作多少钱? 按照先进先出法,先进来的先出去,计作10元;按照后进先出法,后进来的先出去,计作30元;按照加权平均法,3批货的平均成…

    2023-05-12
    10.7K
  • 风雨同舟“晋”心“晋”力 各行业驰援山西“爱心榜单”

    事固然会受到“人肉”、谴责,好人好事更应该被记住,并感恩。

    2021-10-11
    9.1K
已有 0 条评论